昔人读书松竹林,今之书林乃无竹。 有松无竹何不可,松亦元同借邻烛。 十年人事桑田变,隔舍丁丁斧斤蹙。 归来窗下一灯青,夜半林空山鬼哭。 乃知艺木印岁寒,不似闭门繙故牍。 客来若问子孙枝,窗间正有声吾伊。 |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读书人在松竹林中寻找寂静的学习环境,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松竹林被砍伐,书林也变得无竹。诗人通过描绘环境的变迁,表达了对于自然与人文环境的关注和思考。同时,诗中也透露出对子孙后代传承文化、读书学习的期望。 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诗人通过对自然和人文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尤其是在描绘松竹林被砍伐、书林无竹的场景时,运用了生动的意象和象征手法,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环境的荒凉和文化的失落。同时,诗人通过归来窗下一灯青、夜半林空山鬼哭等细节描写,进一步渲染了诗的氛围,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总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和人文环境的描绘和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现实和未来的深刻思考和关注,同时也体现了对文化传承和子孙后代的期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