孰能不书帷,潜心如仲舒。 没没视息间,饱食仍怀居。 纷华或交战,进修顾趦趄。 屹立视侪辈,未脱同队鱼。 欲耕我无由,生计付束书。 推卷了无得,每嗟吾负渠。 日月驹隙过,持事犹姑徐。 衰晚时用少,倖直女骂予。 拙怜官路涩,贫觉交情疎。 沈沈王侯宅,进步终踟蹰。 所悲名不称,暇计家无储。 一官劣自庇,晋如复摧如。 犂头足膏泽,良田本榛墟。 洪钟忍不扣,妙意谁为纾。 纤缺间众美,狐裘羔为裾。 而我空无有,一馈九叹余。 |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读书人内心的挣扎与苦闷。他潜心学问,如汉代大儒董仲舒,但却深陷纷华的世俗之中,无法全心进修。他感叹自己虽立志耕耘,却无田可耕,生计只能依靠书本。日月如梭,他仍未能有所成就,不禁自叹辜负了时光。同时,他也感叹官路艰难,贫困使得交情疏远。虽然身为官员,但进步始终艰难,名声不称,家中无储。他自比犁头,期望能耕耘出丰收的果实,但现实中的良田却是一片荒芜。他心中的洪钟之声无人能理解,妙意也无法得到抒发。虽然他身处众美之中,但却像狐裘上缀着羊羔的皮,显得格格不入。最后,他感叹自己一无所有,每次进食都会叹息不止。 整首诗情感真挚,描绘了读书人的困境和苦闷,同时也展现了他对学问的执着追求和对生活的无奈感慨。诗人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将内心感受表达得淋漓尽致,引人深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