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芦风飒飒,时节近昏黄。 木脱千山瘦,江空一水长。 云高鹏北运,天阔雁南翔。 读尽焚舟赋,持觞酹子桑。 |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寒冷的秋季景象,通过生动的描绘和象征,展现了季节的变化和生命的流转。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赏析: 首联“寒芦风飒飒,时节近昏黄”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寒冷的芦苇在风中飒飒作响,时节已近黄昏,给人一种秋意渐浓,时光流逝的感觉。 颔联“木脱千山瘦,江空一水长”进一步描绘了秋季的萧瑟,树叶脱落,群山显得瘦弱,江水空旷,一条长河延伸,这些景象形成了秋天特有的空旷、寂静的美感。 颈联“云高鹏北运,天阔雁南翔”借用鹏和雁的意象,表现了高远的天空和广阔的大地,同时也暗示了季节的更替和生命的迁徙。 尾联“读尽焚舟赋,持觞酹子桑”则通过“焚舟赋”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怀念。持觞酹子桑,则表现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祭奠和对未来的期盼。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象征,展现了秋季的景象和生命的流转,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盼。其意境深远,语言流畅,读来让人感受到秋天的萧瑟和生命的韵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