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寄宝藏主》

识尘消落尽,本性自圆明。
动静无差异,语言只似常。
后到不过此,先来亦只宁。
坐禅一片石,松树长青青。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富含哲理的诗,表达了作者对本性、动静、语言、时间和自然的深入思考。整首诗营造了一种宁静、圆融、超越世俗的氛围。 “识尘消落尽,本性自圆明。”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人性本质的理解。识尘消落尽,象征着人心摆脱了世俗的纷扰和尘埃,回归到了本初的状态。本性自圆明,则说明人的本性是圆满明净的,只因受到世俗的沾染而蒙蔽。 “动静无差异,语言只似常。”动静无差异,体现了作者对于动与静的统一,表达了一种超越动静的境界。语言只似常,则表达了语言在表达真理时的无力,只有在心领神会时,才能真正理解。 “后到不过此,先来亦只宁。”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时间流逝的淡定态度。后到不过此,先来亦只宁,说明过去未来皆无差别,只在于心的宁静。 “坐禅一片石,松树长青青。”这两句诗以坐禅的一片石和长青的松树为喻,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修行和自然的理解。坐禅一片石,象征着修行的坚韧和毅力,松树长青青,则表达了自然的永恒和生命的活力。 整首诗以朴素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人生、自然和修行的独特见解,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回归本性的生活态度。
创作背景
**《寄宝藏主》是宋朝诗人释如珙的诗作,具体的创作背景并不明确**。但我们可以尝试从诗题和作者的身份来推测一下。诗题中的“寄”字表明这是一首寄赠诗,而“宝藏主”可能是指一位寺院的主持或收藏经卷的僧人。释如珙作为一位僧人,他的诗歌作品往往与佛教教义、僧人生活以及与自然景物的体悟有关。因此,这首诗很可能是他寄给“宝藏主”的,表达了对佛法、自然或友情的感悟。以上内容仅为网络搜索结果,具体创作背景需要参考诗歌内容和相关文献。
相关诗词
  • 1
    [宋]
    秀岭奇峰接钓台,乌龙直冯更崔嵬。
    万松合处虚亭敞,千佛光中梵宇开。
    林外瀑泉飞朔雪,云间宝藏转春雷。
    攀藤更入西庵路,一听支郎语劫灰。
  • 2
    [宋]
    补之声价塞江湖,似此村梅笔甚都。
    近代残缣零落尽,山灵犹解宝藏无。
  • 3
    [宋]
    大道无名,金丹有验,工夫片时。
    似婴儿娇俊,不离门户,盈盈姹女,缓步深帏。
    二八当年,黄婆匹配,隔碍潜通势似危。
    须臾见,见灵明宝藏,一点星飞。
    其时。
    似执躬圭。
    深保护阴阳造化儿。
    转南辰北斗,回风混合,雷轰雨骤,只许天知。
    梦幻浮生,天长地久,云路著鞭休要迟。
    金不坏,合朋合德,三教同归。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