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题三茅峰》

巨灵握奇石,飞落人间世。
怒拳一击破,高下成鼎峙。
三光发其精,吾岳借之气。
精气久以灵,稍稍见奇异。
香之为草木,清之为泉水。
天则为洞天,地则为福地。
{上山下欺}嵚白云根,怪巧分琐细。
龙潜而虎藏,猿啼而鹤唳。
始焉三仙居,终也众真萃。
至今丹砂光,上下数万里。
清游动高吟,今古几骚士。
搜奇探幽深,或仅见一二。
输君呼笔神,尽发万古秘。
我于尘埃中,读之如亲履。
呼儿谨縢藏,再拜归棐几。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奇特的自然景观,巨灵握着奇石,飞落人间,创造了一个高耸入云的山峰。诗人的笔触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山峰的雄姿和气势,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神秘和壮丽。 接着,诗人描写了山上的草木、泉水、云雾,以及潜藏的龙、虎、猿、鹤等动物,营造出一个清幽神秘的仙境。这里既是三仙的居所,也是众神的聚集之地,让人感受到一种神秘的气息。 诗人搜奇探幽,尽发万古之秘,让人读之如亲履,仿佛身临其境。最后,他呼吁人们要珍藏这份神秘的自然遗产,再拜归棐几,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整首诗语言生动,意象丰富,描绘了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自然景观,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创作背景
**《题三茅峰》的创作背景与宋朝的社会动荡和三茅峰的地理位置有关**。在宋钦宗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兵大举南侵,汴京沦陷,导致社会动荡不安,民不聊生。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张榘为了避难,携家南逃,先后到达淮海地区、金陵、江西,最后南下广东,避乱于南雄(今广东南雄县)。 在避难途中,张榘沿江而行,有机会登上三茅峰,并被其美景所吸引。他借古抒怀,将一腔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寄情于山水之间,创作出了《题三茅峰》这首词。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可以查阅相关的诗歌鉴赏书籍获取更多信息。
相关诗词
  • 1
    [近代]
    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残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 2
    [宋]
    误语成疑意已伤,春山低斂翠眉长。
    鄂君绣被朝犹掩,荀令薰炉冷自香。
    有恨岂因燕凤去,无言宁为息侯亡。
    合欢不验丁香结,只得凄凉对烛房。
  • 3
    [宋]
    耿耿寒灯照醉罗,看朱成碧意如何。
    虎头辟恶无妨枕,犀角凉心更待磨。
    惟有幽兰啼月露,可将尺素託云波。
    山屏六曲归来夜,祇恐重投折齿梭。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