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留衣庵》

老子今年五十三,诸方参了又重参。
谁能远礼文殊佛,且访颠师海上庵。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子五十三岁,已经参禅了多次,仍在寻求更深层次的悟道。他向人们发出邀请,一起去拜访文殊佛和颠师的海上庵,以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 首句“老子今年五十三”,简洁明了地介绍了主人公的年龄,同时也暗示了他具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修行体验。 次句“诸方参了又重参”,通过“诸方”二字,表现出主人公广泛参禅的经历,而“又重参”则表现出他不断追求更深层次悟道的决心和精神。 末两句“谁能远礼文殊佛,且访颠师海上庵”,则是以邀请的口吻,呼吁人们一起去寻求更高的精神境界。“谁能”二字透露出一种渴望共鸣和同行的心情,“远礼”则表现出对文殊佛的虔诚敬意,“且访”则表现出一种探访、体验的态度,而“海上庵”则给人一种远离尘嚣、清静修行的印象。 整首诗表现出一种追求精神境界、不断探索的态度,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孤独、渴望共鸣的心境。
创作背景
《留衣庵》是宋代的诗人刘克庄所作。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留衣庵的历史故事紧密相关。留衣庵是纪念唐代僧人慧能的地方,据说慧能在五祖弘忍处得到衣钵传承,成为了禅宗六祖。这首诗就是刘克庄在游览留衣庵时,感慨于慧能的故事,而产生的作品。 在诗中,刘克庄通过对留衣庵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慧能传承禅宗精神的崇敬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世事无常、人生苦短的感叹。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刘克庄的代表作之一。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可以查阅诗歌鉴赏辞典或相关文献资料,了解更多信息。
相关诗词
  • 1
    [宋]
    退之自谓如夫子,原道深排释老非。
    不识大颠何似者,数书珍重更留衣。
  • 2
    [明]
    只履归何处,怀师泪满襟。
    浮云生灭性,明月去来心。
    阅世真如梦,安禅不废吟。
    留衣分法侣,写偈别朋簪。
    雨藓侵行迹,风泉想梵音。
    一灯寒竹暝,双树落花深。
    塔闭虫粘户,巢空鹤避林。
    历峰山下路,从此罢登临。
  • 3
    [宋]
    古径萦迂碧藓深,瘦藤得得叩业林。
    雪浮茗枕陪僧话,风度松窗奏法音。
    断壁剔虫伤古画,拂尘挥兔断清吟。
    留衣尚有重来约,一笑何妨载酒寻。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