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送胡彦超》

年过四十不作官,还将短发笼儒冠。
平生一经已烂熟,胡为挟入桥门观。
前年乡书名始刊,曲江又避春风寒。
重来桥门住三载,打头矮屋聊盘桓。
朝齑暮盐不满盘,何须故人劝加餐。
日高对案笑扪腹,自有五色之琅玕。
侧身西北望长安,眼中一朵红云团。
天门欲往涩如棘,若比蜀道尤云难。
嗟哉出处谁得似,颇似吴下吴生宽。
吴生作诗忽盈纸,送君还到春闱里。
春闱多士多如蚁,勿将老少分忧喜。
君不见韩昌黎、张童子,同是陆公门下士。
昌黎文章如皦日,童子声名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年过四十的儒者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感慨。他虽然没有官职,但仍然坚持着儒者的风范和学识。他平生精通经书,但却没有得到应有的赏识和机会,只能住在桥门之下,过着清贫的生活。 诗中描写了他的生活清苦,但内心却充满了五色琅玕,即美玉,象征着他的高尚品格和才华。他望着长安,眼中充满了向往和希望,但通往成功的路却异常艰难,比蜀道还要难走。 诗中又提到了吴下吴生,似乎与这位儒者有相似之处,也过着清贫的生活,但却不为年老而忧虑,保持着乐观的态度。最后诗人用韩昌黎和张童子的典故,鼓励这位儒者不要因年老而失去信心和希望,相信自己的才华终会得到赏识和认可。 整首诗情感真挚,用典恰当,表达了作者对这位儒者才华和品格的赞美,同时也寄托了对人生的感慨和希望。
创作背景
《送胡彦超》是明朝文学家、书法家吴宽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胡彦超即将离开故乡,远赴他乡有关,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之情和深深的祝福。具体创作背景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 1. 友人离别:胡彦超即将离开故乡,前往远方,这引发了吴宽的创作欲望。诗人借助诗歌表达对友人的不舍和留恋,展现了深厚的友谊。 2. 祝福之情:在送别之际,吴宽不仅表达了对胡彦超离别的不舍,还寄托了对友人前程的美好祝愿。希望友人在新的地方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展现出深深的祝福之情。 综上所述,《送胡彦超》的创作背景与友人离别和祝福之情有关,诗人借助诗歌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祝愿。
相关诗词
  • 1
    [宋]
    避世怀孤往,为庵近五峦。
    出无人作伴,归有鹤相看。
    老石苔衣净,深山瀑布寒。
    自言犹养母,应未得烧丹。
  • 2
    [宋]
    一封朝奏大明宫,吹起庐陵古直风。
    言路从来天样阔,蛮烟谁使径旁通。
    朝中竞送长沙传,岭表争迎小澹翁。
    学馆诸生空饱饭,临分忧国意何穷。
  • 3
    [明]
    岁暮客途远,奈此风雪何。
    故人念行役,置酒相婆娑。
    高筵无杂宾,欢饮啸且歌。
    更长烛易短,乐极哀还多。
    良会不可常,别后少经过。
    望望天南端,山高水增波。
    忽枉寄来篇,恍若闻云和。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