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食频频只鴬斯,可堪迅景隙驹驰。 不逢犹是桐为弩,当价胡宁菌作芝。 天策寂埋三弄笛,楚山穷处四愁诗。 将坛可复宜衰病,此柄须君为主持。 |
这首诗涵盖了许多深层的主题和情感,以下是对其的赏析: 首联“饱食频频只鴬斯,可堪迅景隙驹驰。”描绘了诗人的生活状态,虽然饱食,但心中的忧虑却像鴬斯一样频繁。“迅景隙驹驰”形象地表达了时间的流逝,意味着诗人的生命正在迅速消逝。这种开篇立即营造了诗人对生命流逝的感慨和对未来的忧虑。 颔联“不逢犹是桐为弩,当价胡宁菌作芝。”中,诗人通过比喻表达了自己的才华和价值被低估的愤懑。“桐为弩”暗示诗人的才华被浪费,没有被用在适当的地方。“菌作芝”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被误解,价值被低估的愤慨。 颈联“天策寂埋三弄笛,楚山穷处四愁诗。”中,诗人借用“天策”和“楚山”两个地名,表达了自己的孤独和忧愁。“三弄笛”和“四愁诗”则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孤独和苦闷情绪。 尾联“将坛可复宜衰病,此柄须君为主持。”诗人表达了对未来的担忧和对掌权的期望。“将坛可复宜衰病”暗示着诗人担心国家的未来,“此柄须君为主持”则表达了他对有人能够承担起国家重任的期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流逝的感慨,对才华被浪费的愤懑,对未来的忧虑,以及对有人能够承担起国家重任的期望。诗人的情感深沉而复杂,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使得读者的感受更加深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