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送杨君谦致仕》

公署席未暖,求去何嗷嗷。
济河先焚舟,预卖冠与袍。
我不更劝子,知子意殊牢。
昨者见章疏,陈情欲长号。
谓臣心腹间,有疾刺如刀。
自宜针石恶,不任簿书劳。
蒙恩赐封典,父母喜俱叨。
雨露不知感,臣岂如蓬蒿。
壮年可驱策,正合从时髦。
臣实自知愧,奈缘病相遭。
当道奖恬退,幸尔遇山涛。
九重遂俯从,孰谓天居高。
郎官信美秩,视之等秋毫。
未论子所能,此足称贤豪。
纷纷投牒者,群然赴仪曹。
其间或衰迈,虚名尚贪饕。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公务人员在公职与个人理想之间的冲突与挣扎。他公署的职位还未暖热,就嗷嗷叫着想要离开。他决心渡河前先烧毁舟只,预先卖掉官袍,表明他去意已决。诗人不再劝他留下,因为他知道这个人的意志非常坚定。 诗人昨日看到了他的辞官章疏,陈情述理,令人欲长号。他描述自己心中有如刀刺的疾病,无法承受繁重的公务。虽然承受皇帝的恩赐,父母也为此感到荣幸,但他并不为此所动,自知不能像蓬蒿那样随风摇摆。 虽然他正值壮年,可以效力国家,但也遭遇疾病。当权者奖励他的恬淡退让,有幸遇到像山涛那样的知己。皇帝也顺从了他的请求,谁说天威难测呢?虽然郎官职位美好,但他视之如秋毫。他并不以自己的能力为论,只以此为贤豪。而那些纷纷投牒求官的人,只是为了贪图名利。有些人已经衰老,但仍然贪图虚名。 整首诗透露出一种对官场名利的淡泊与对个人理想的坚守,同时也展现了人在公职与个人追求之间的挣扎与冲突。
创作背景
《送杨君谦致仕》是明朝文学家吴宽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主要涉及杨君谦的致仕(退休)事件。在古代,官员致仕是一种常见的社会现象,通常是因为年龄、健康或其他原因而退出官场。这首诗就是吴宽为了送别好友杨君谦致仕归乡而创作的。 在诗中,吴宽可能表达了对杨君谦致仕的感慨、祝福和不舍之情,通过诗歌的形式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同时也展现了对好友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这样的诗歌作品在古代文学中比较常见,是文人墨客表达情感、交流心意的重要方式之一。
相关诗词
  • 1
    [元]
    鬓未银,东风早挂冠。
    侑词图、乡称人瑞,度蓬瀛、仙祝灵丹。
    绕膝
  • 2
    [宋]
    清时望郎贵,白首故乡归。
    有子纡蓝绶,将孙著彩衣。
    松乔新道院,鹤老旧渔矶。
    知止自高德,宁为遁者肥。
  • 3
    [宋]
    徐孺亭边水石连,高名频见野僧传。
    箧中书满思安世,楼上诗成忆仲宣。
    已说烂何忘意远,定知焦尾用心专。
    寒溪乘兴云迎棹,秋夜娱宾月照筵。
    曲槛静宜开木笔,短墙幽称聚苔钱。
    廷评官小无余俸,致仕身闲得尽眠。
    梅少也须饶越岳,竹多宁肯让湘川。
    樽前白玉杯常在,腰底黄金带未悬。
    清露暖空滋菊圃,紫云垂荫养芝田。
    仍闻旌表门闾后,朝士褒称过百篇。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