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谢顾良弼李世贤携酒过访(五月晦)》

初伏将临日正长,肩舆同约到茅堂。
远林忽辱来公子,小圃翻能致辟疆。
花下扶筇临乱石,藤阴移席避斜阳。
幽居无物相延款,绿树成行晚更凉。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初伏日长,诗人与友人一同赴茅堂避暑的诗。整首诗情境优美,生动描绘了夏日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 首联“初伏将临日正长,肩舆同约到茅堂”,这里运用了意象和叙述手法。诗人通过“初伏将临”和“日正长”两个描述,形象地展现了夏天的热烈和漫长。然后诗人用“肩舆同约到茅堂”叙述了诗人与友人一同赴茅堂的情境,呈现出一种轻松、自然的生活状态。 颔联“远林忽辱来公子,小圃翻能致辟疆”,这里运用了比喻和象征手法。诗人用“远林忽辱来公子”形象地比喻友人的到来,用“小圃翻能致辟疆”象征茅堂周围的自然环境,进一步展现了诗人与友人在自然环境中的惬意与愉悦。 颈联“花下扶筇临乱石,藤阴移席避斜阳”,这里运用了意象和描绘手法。诗人通过“花下扶筇”和“藤阴移席”两个描绘,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在自然环境中的活动,同时通过“避斜阳”表达了诗人对夏日阳光的感受。 尾联“幽居无物相延款,绿树成行晚更凉”,这里运用了抒情和描绘手法。诗人通过“幽居无物相延款”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热爱,然后通过“绿树成行晚更凉”描绘了夜晚凉爽的景色,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满足和享受。 总的来说,这首诗运用了意象、比喻、象征、叙述、描绘等多种手法,生动地展现了初伏日长、诗人与友人一同赴茅堂避暑的情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
创作背景
《谢顾良弼李世贤携酒过访(五月晦)》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从诗题中可以知道,这是诗人吴宽为了感谢顾良弼和李世贤携带酒来访而写的一首诗。其次,诗中的“五月晦”表明了诗歌创作的具体时间是五月的最后一天。在中国古代,晦日是指每个月的最后一天,这个日子常常会引发诗人的感慨和思考,从而产生创作诗歌的冲动。因此,这首诗是吴宽在特定的时间和情境下,为了表达感谢和感慨而创作的。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诗歌鉴赏书籍或询问语文老师以获取更加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相关诗词
  • 1
    [唐]
    昔岁逢太平,山林二十年。
    泉源在庭户,洞壑当门前。
    井税有常期,日晏犹得眠。
    忽然遭世变,数岁亲戎旃。
    今来典斯郡,山夷又纷然。
    城小贼不屠,人贫伤可怜。
    是以陷邻境,此州独见全。
    使臣将王命,岂不如贼焉。
    今彼征敛者,迫之如火煎。
    谁能绝人命,以作时世贤。
    思欲委符节,引竿自刺船。
    将家就鱼麦,归老江湖边。
  • 2
    [宋]
    凤箫一去几经年,古木青萝锁洞天。
    黠鬼不量曾窃药,真人岂碍作飞仙。
    细看丹灶凝烟地,知有清朝应世贤。
    欲下苍崖却回首,何时著我弄云泉。
  • 3
    [明]
    出门骑马踏雪沙,玉堂吏散成空衙。
    何人手剪吴江水,而我自眩梁园花。
    客居长至叹寂寞,赖有东邻仙李家。
    试开泥尊香泼蚁,却笑石本光翻鸦。
    清虚堂中事已往,妙墨零落随风葩。
    空肠啖尽元脩菜,渴吻煎彻庭坚茶。
    诗成一纸来万里,峒石至今椎密挝。
    浓书铁把纯绵裹,深刻蟹上潮泥爬。
    似人可喜非浪语,与客争观还共嗟。
    莫言此幅字漫灭,夜久屋壁飞晴霞。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