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谒陵宿昌平学舍》

闭门无事谢诸生,西舍支床睡未成。
树老不禁风势急,山高空负月华明。
连槽疲马时相啮,隔屋群鸡忽乱鸣。
安得故人来此宿,壁间持烛共题名。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寂静的夜晚,诗人闭门谢客,孤独地躺在床上,难以入睡。通过对周围环境的描写,表达出一种寂静、落寞的氛围。 首联“闭门无事谢诸生,西舍支床睡未成”,直接点明了诗人此刻的状态,闭门谢客,独自在西舍的床上辗转反侧,无法入睡。这一描写为整首诗奠定了孤独、落寞的基调。 颔联“树老不禁风势急,山高空负月华明”,通过对环境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孤独的氛围。树老风急,山高空阔,明亮的月光洒在空旷的山野上,更显得寂静无声,只有诗人独自面对这无尽的夜晚。 颈联“连槽疲马时相啮,隔屋群鸡忽乱鸣”,通过描写疲马相啮、群鸡乱鸣的声音,反衬出周围的寂静,使诗人的孤独感愈发强烈。 尾联“安得故人来此宿,壁间持烛共题名”,诗人突发奇想,希望故友能够来此陪伴自己,一起在墙壁上题诗留名,共度这个寂静的夜晚。这一联想更突显出诗人的孤独感。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环境的描写和诗人内心的独白,表达了诗人的孤独、落寞之情,同时也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情的向往。
创作背景
《谒陵宿昌平学舍》这首诗是明朝文学家吴宽在拜谒皇帝陵墓,留宿于昌平学舍时所创作的。诗歌的创作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谒陵之行:诗人前往拜谒皇帝的陵墓,这是一种庄重而神圣的活动,对于明朝的文人来说,是对先皇尽忠尽孝的表现。 2. 留宿学舍:诗人在谒陵之后,留宿于昌平学舍。学舍是古代的书院或学校,是文人学习、交流的地方。在这里,诗人感受到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和学术气息。 3. 自然景色:诗人在学舍中,感受到了周围的自然景色,比如山风、月色等,这些景色对诗人的心境产生了影响。 综上所述,《谒陵宿昌平学舍》的创作背景包括谒陵之行、留宿学舍以及周围的自然景色等因素。
下一首
《自昔》
相关诗词
  • 1
    [明]
    御幄千旗拥,屯营万绮环。
    祥烟随凤跸,瑞日映龙颜。
    金鼓辕门乐,衣冠彩仗班。
    嵩呼来父老,声动五云间。
    ¤
  • 2
    [明]
    肸肸神皋迥,銮舆晓驻时。
    天连双凤阙,地近九龙池。
    日月开黄道,云霞翊画旂。
    泽随阳德布,春满万年枝。
  • 3
    [明]
    辇道松楸玉露晞,鬼神肃穆俨旌旗。
    鼎湖寂寂龙时下,银海冥冥雁不飞。
    中国地形当塞险,单于秋色入关微。
    千年陵殿雄燕峤,九庙精灵护汉畿。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