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望昌平》

脱辔能凌千丈冈,解裘还耐北风凉。
迢迢古辙余秋水,漠漠平畴又早霜。
日隐峰峦天易暝,树连城郭路何长。
孤云飞处梁公庙,犹似当时望太行。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坚毅的旅者在北风凛冽中,翻越千丈山冈,不畏严寒,向前行进的场景。通过生动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同时也传达出一种无畏、坚韧的人生态度。 首联“脱辔能凌千丈冈,解裘还耐北风凉。”描绘了旅者面对严寒和艰险的环境,不仅没有被吓倒,反而展现出无畏的态度,显得更加坚定和顽强。 颔联“迢迢古辙余秋水,漠漠平畴又早霜。”诗人巧妙地借助自然景象,进一步强调了旅者面临的艰难环境。古辙余秋水和漠漠平畴早霜,这些萧瑟的秋景,更加凸显了旅者的孤独与坚韧。 颈联“日隐峰峦天易暝,树连城郭路何长。”这里诗人运用了生动的描绘手法,通过日隐峰峦、树连城郭的描绘,展现出旅途的漫长和艰难,同时也传达出一种人生路途的寓意。 尾联“孤云飞处梁公庙,犹似当时望太行。”在这里,诗人借助孤云、梁公庙和望太行的意象,表达出一种尽管前路艰难,但旅者依旧心怀希望,坚韧向前的决心。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和人文景象的描绘,以及对旅者坚韧不屈精神的赞美,展现了人生路途的坎坷与波折,同时也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无畏前行的人生态度。
创作背景
《望昌平》这首诗是明代文学家吴宽所作,诗歌描绘了作者远望昌平(今属北京)的景象。创作背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 地理背景:昌平位于北京的西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吴宽在远望昌平时,可能被昌平的自然风光和历史背景所吸引,产生了创作的灵感。 2. 个人经历:吴宽曾担任过明朝的官职,可能有机会在赴任或巡视途中经过昌平,被昌平的美景所感动,因此写下了这首诗。 3. 文学传统:古代中国的文人墨客常常通过诗歌来表达对自然风景的赞美和情感抒发。吴宽作为一位文学家,可能也受到了这种文学传统的影响,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对昌平美景的感受。 综上所述,《望昌平》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地理背景、个人经历和文学传统等因素有关。
相关诗词
  • 1
    [明]
    向夕投山界,城临万壑秋。
    丽谯岚气匝,残戍野烟收。
    霜薄低寒雁,风长韵素楸。
    迢迢星斗夜,应共古今愁。
  • 2
    [明]
    薄暮到山城,神疲耳欲鸣。
    抛书从叶乱,惜烛任花生。
    宝铗寒留影,陶瓶细作声。
    怀人不成寐,听彻短长更。
  • 3
    [明]
    宿雨山城净晓晖,高楼凭眺思依依。
    仙人枕上云初散,白马关西雁自飞。
    古木寒鸦啼朔雾,荒隈晓日上征衣。
    天山直北谁传箭,目断秦兵未解围。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