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泰山》

敕使联镳上翠岑,飞泉跃涧吼雷音。
凌高一览知天远,迂曲千蹊觉洞深。
龙蛰沧溟蛟舞壑,枭横碧落凤归林。
山灵护得神祠在,苔蚀秦碑古树阴。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景画卷,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比喻,展现了自然之美。首联“敕使联镳上翠岑,飞泉跃涧吼雷音。”描绘了使者骑马登上翠绿的山峰,飞泉流淌在山涧中发出轰鸣的声音,犹如雷鸣一般震撼人心。这一联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赞叹之情。颔联“凌高一览知天远,迂曲千蹊觉洞深。”描绘了登高远眺,天空辽阔无际,千回百转的山间小路让人觉得洞穴深邃。这一联通过对高处和深处的描绘,展现了山景的广阔和神秘。颈联“龙蛰沧溟蛟舞壑,枭横碧落凤归林。”通过比喻和象征手法,描绘了龙在海洋中潜伏,蛟在沟壑中飞舞,枭在空中翱翔,凤在林中归巢的景象。这一联通过对各种动物的描绘,展现了山景的生机和活力。尾联“山灵护得神祠在,苔蚀秦碑古树阴。”描绘了山神守护着神社,古老的秦碑被苔藓覆盖,大树成荫的景象。这一联通过对神社和古树的描绘,展现了山景的历史和神秘感。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动物、神社和古树的描绘,展现了山景的壮丽和神秘感。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
创作背景
宋朝诗人汪元量的《泰山》的创作背景与泰山的历史地位以及作者自身的经历密切相关。泰山一直被视为中国的五岳之首,具有非常高的文化价值和象征意义。因此,很多诗人都会通过吟咏泰山来表达对壮丽自然景色的赞美,或者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抱负。 对于汪元量来说,他的创作可能还受到了当时社会历史环境的影响。宋朝时期,国家繁荣、文化昌盛,士人阶层充满着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热情,这些都在他的诗歌中得到了体现。 以上仅是简要分析,如果需要更多信息,可以到古诗文网站查询。
相关诗词
  • 1
    [魏晋]
    炎光延万里,洪川荡湍濑。
    弯弓挂扶桑,长剑倚天外。
    泰山成砥砺,黄河为裳带。
    视彼庄周子,荣枯何足赖?
    捐身弃中野,乌鸢作患害。
    岂若雄杰士,功名从此大!
  • 2
    [现代]
    泰山积雪,沂水坚冰。
    冲破黑夜,奋迅行军。
    杀敌气壮,万众同心。
    擒贼擒王,共祝新春。
  • 3
    [先秦]
    登彼丘陵。
    峛崺其阪。
    仁道在迩。
    求之若远。
    遂迷不复。
    自婴屯蹇。
    喟然回虑。
    题彼泰山。
    郁确其高。
    梁甫回连。
    枳棘充路。
    陟之无缘。
    将伐无柯。
    患兹蔓延。
    惟以永叹。
    涕霣潺湲。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