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扶犂手,为儒父史意。 全家饱官廪,发肤尽君赐。 一念三稽首,报答迄未议。 向来挹前修,谓可跬步至。 即今频频食,空负堂堂志。 尚当桑榆收,未可弁髦弃。 柰何不自爱,生理冒所忌。 致君荣吾亲,环省已不冀。 余年犹视息,旧学有造诣。 其次在立言,揆予敢辟是。 於世粗有益,就死可无愧。 噬将金玉女,凛凛戒失坠。 |
这是一首表达诗人志向与抱负的诗。诗人原本是一个扶犁耕田的农夫,但是因为父亲的意愿,他成为了一位儒家学者。全诗通过描述诗人的成长历程和内心感受,表达了他对学问、报国、立言的追求,以及对自己的人生价值和意义的思考。 诗中“全家饱官廪,发肤尽君赐”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君主的感激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家庭、社会的责任感。而“一念三稽首,报答迄未议”一句,则表现了诗人对报答国家、社会的追求和决心。 在诗的中间部分,诗人表达了对自己的期许和要求,即要通过学习前人的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和素质,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他也表达了对生命的珍视和对学问的追求。 在诗的最后部分,诗人强调了立言的重要性,认为通过立言可以为社会做出一些有益的贡献,同时也能够让自己在死后无愧于心。最后,“噬将金玉女,凛凛戒失坠”一句,则是诗人对自己的鞭策和警示,提醒自己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断追求进步,以免堕落失败。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学问、报国的思考和追求,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家庭、社会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