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术自学术,君子恶其欺。 道学不容伪,世以伪用之。 向来濂溪翁,粹然时所师。 光风与霁月,取重前辈词。 两程从之游,流变已受疑。 应世颇拘谫,自立如矜持。 何人传其粗,矫讦取世资。 口中诚敬语,掎袂挹惠夷。 其行则市井,跖屩差所为。 危坐悄长默,覆此庸蚩蚩。 经正盛时事,怪女尚抵巇。 秉畀幸一旦,嘉谷去稗稊。 正士鸳鸿集,古学星日垂。 江湖隐沦客,有见真管窥。 尔辈受排拫,拟亦无孑遗。 得无奇英士,失脚遂磷缁。 |
这首诗主要讨论了学术道德和社会风气的问题,表达了对伪善和欺诈行为的厌恶。下面是一段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句“政术自学术,君子恶其欺”奠定了整首诗的主题,即政治和学术的诚实性。诗人强调,君子厌恶欺诈,政术和学术都应以真诚为基础。 “道学不容伪,世以伪用之”进一步阐述了伪善在道德学问中的危害性,批判了社会上伪善盛行的现象。 “向来濂溪翁,粹然时所师”诗人举出了古代的一位贤者濂溪翁作为榜样,他的纯洁和真诚被世人所尊崇。 接着,诗人描述了两位学者“两程从之游,流变已受疑”,他们虽然追随濂溪翁,但他们的行为却受到了质疑,因为他们过于拘谨,自我保护过度。 然后,诗人批评了那些“传其粗,矫讦取世资”的人,他们传播粗陋的学问,矫情地攻击他人以获取社会地位和财富。 “口中诚敬语,掎袂挹惠夷”这些人口头上讲求诚敬,实际上行为却市井,甚至不如普通的百姓。他们的伪善行为被诗人深刻地揭露出来。 “经正盛时事,怪女尚抵巇”诗人借古讽今,用历史事件来批评当时的社会风气。 “秉畀幸一旦,嘉谷去稗稊”诗人希望有一天能够清除这些伪善的行为,让真正的贤良之士得到重用。 整首诗通过鲜明的形象和深刻的比喻,批判了伪善和欺诈行为,表达了诗人对道德学问的坚守和对社会风气的忧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