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观鱼台》

高台留古迹,不见隐公游。
白日悲风起,清河逆水流。
潜鱼投别浦,狡兔据荒丘。
应笑臧僖伯,何如谏得休。
作品赏析
这首诗给人一种深沉的历史感和寂寥的自然感,通过描绘一个古迹周围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怀念和反思。 首联“高台留古迹,不见隐公游”,通过一个高台上的古迹,引出了历史人物的隐公。然而,隐公已经不在了,诗人用“不见”表达了这种消逝的感慨。 颔联“白日悲风起,清河逆水流”,描绘了白天的景象,悲风骤起,清河的水流逆向而行。这里既表现了自然的壮美,也暗示了历史的波澜壮阔。 颈联“潜鱼投别浦,狡兔据荒丘”,进一步描绘了野外的景象,潜鱼跳入别的湖泊,狡兔占据荒丘。这两句诗充满了生机和动感,同时也带有一种野性的美。 尾联“应笑臧僖伯,何如谏得休”,诗人通过假设臧僖伯可能会嘲笑自己,表达了历史上的忠臣谏言无果的无奈和悲哀。 整首诗通过描绘古迹和周围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历史、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慨。诗人的笔触细腻而深情,语言凝练而富有韵味,使整首诗具有一种深沉而美妙的艺术魅力。
创作背景
《观鱼台》是宋代诗人汪元量创作的一首诗。他的创作背景与宋朝的历史事件和汪元量个人的经历密切相关。具体如下: 首先,从时代背景来看,宋朝时期,国家经常遭受外族的侵略和威胁,国土分裂,民众生活困苦。这样的时代背景对诗人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他们的诗歌中常常充满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族精神的颂扬。 其次,从诗人个人的经历来看,汪元量是一位具有深厚学识和修养的文人,他在宋朝曾任官职,对国家和社会有着深刻的理解。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风光、人情世态,以及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 综上所述,《观鱼台》的创作背景是宋朝的历史背景和诗人汪元量的个人经历相结合的产物。诗人通过观鱼这一生活小事,表达了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悟,同时也寓含了对国家命运和民族精神的关注。
相关诗词
  • 1
    [宋]
    十五年前忝一麾,公余尝得预言诗。
    玉阶步武为霖早,云路风波得志迟。
    浴凤池深春荡荡,观鱼台古草离离。
    重来故老休相问,请揭纱笼看旧碑。
  • 2
    [明]
    南来几日又西征,肠断羊昙《薤露》声。
    罗雀门前生死恨,钩鱼台下别离情。
    千家橘叶连山县,一路杨花暗水程。
    华表鹤归春梦杳,报恩惟有泪纵横。
  • 3
    [宋]
    不慕渭水滨,岂借严陵境。
    巨人留神迹,持竿钓月影。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