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兵后登大内芙蓉阁宫人梳洗处》

粲粲芙蓉阁,我登双眼明。
手拊沈香阑,美人已东征。
美人未去时,朝理绿云鬟,暮吹紫鸾笙。
美人既去时,阁下麋鹿走,阁上鸱枭鸣。
江山咫尺生烟雾,万年枝上悲风生。
空有遗钿碎珥狼籍堆玉案,空有金宝炬错落悬珠楹。
杨柳兮青青,芙蓉兮冥冥。
美人不见空泪零,锦梁双燕来又去,夜夜蟾蜍窥玉屏。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充满感伤和思念的诗,诗人以芙蓉阁和美人的形象,表达了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离别之痛的深深感伤。 诗的开头,“粲粲芙蓉阁,我登双眼明。”展现了诗人登上芙蓉阁,眼前的美景让他双眼明亮。接着“手拊沈香阑,美人已东征。”诗人轻抚沉香栏杆,而美人已经离去,东征远方。 在“美人未去时”和“美人既去时”的对比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美人在时的深深怀念和对美人离去后的无尽悲伤。诗人用“朝理绿云鬟,暮吹紫鸾笙”描绘了美人在时的日常生活,美丽而富有生机。而美人离去后,阁下麋鹿乱跑,阁上鸱枭鸣叫,一片荒凉萧条。 “江山咫尺生烟雾,万年枝上悲风生。”诗人用浓重的笔墨描绘了环境的悲凉,进一步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哀伤。接着“空有遗钿碎珥狼籍堆玉案,空有金宝炬错落悬珠楹。”诗人通过描绘空有遗物的场景,展现了美人离去后的空虚和寂寞。 “杨柳兮青青,芙蓉兮冥冥。”诗人借物喻情,通过青青的杨柳和冥冥的芙蓉,表达了对美人的思念和哀伤。诗的结尾,“美人不见空泪零,锦梁双燕来又去,夜夜蟾蜍窥玉屏。”诗人以泪零的结局,再次强调了离别之痛,而双燕的来来去和蟾蜍的窥视,更加增添了诗人的孤独和哀伤。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芙蓉阁和美人为线索,通过对美人离去前后的对比,以及对遗物和环境的描绘,深深地展现了诗人对离别之痛的感伤和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创作背景
《兵后登大内芙蓉阁宫人梳洗处》是宋代诗人汪元量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宋朝的灭亡和元朝的入侵有关。在宋朝末期,元朝军队攻占了宋朝的都城临安,汪元量作为宫廷琴师,随同三宫被押解至元大都(今北京)。这首诗是他在登上大内芙蓉阁,看到宫人梳洗的地方时,感慨万千而写下的。 诗中描绘了战乱后的凄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思念和对亡国之痛的感慨。通过描写宫人梳洗的场景,诗人抒发了对过去繁华生活的怀念,同时也展现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悲伤。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诗歌鉴赏书籍或询问语文老师以获取更加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相关诗词
  • 1
    [唐]
    大内曾持论,天南化俗行。
    旧房山雪在,春草岳阳生。
    晓了莲经义,堪任宝盖迎。
    王侯皆护法,何寺讲钟鸣。
  • 2
    [唐]
    大内隔重墙,多闻乐未央。
    灯明宫树色,茶煮禁泉香。
    凤辇通门静,鸡歌入漏长。
    宴荣陪御席,话密近龙章。
    吟步彤庭月,眠分玉署凉。
    欲黏朱绂重,频草白麻忙。
    笔力将群吏,人情在致唐。
    万方瞻仰处,晨夕面吾皇。
  • 3
    [明]
    龙楼佳气绕钟山,凤瓦参差苑树闲。
    一片日华凌晓霁,金光浮动翠微间。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