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别章杭山》

抱琴曾北向,弹铗复南图。
李泌游衡岳,知章赐鉴湖。
柱头仙是鹤,濠上子非鱼。
此夜同联鼎,他年莫寄书。
作品赏析
这首诗充满了丰富的意象和内涵,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先,从整体上看,诗人在表达一种对生活的理解和对未来的期许。通过运用丰富的典故和生动的比喻,诗人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理解。 “抱琴曾北向,弹铗复南图。”在这两句中,诗人通过“抱琴北向”和“弹铗南图”的意象,描绘出一种怀才不遇,却又心怀壮志,向往广阔天地的情态。琴和铗的声音,象征着诗人的心声和志向。 “李泌游衡岳,知章赐鉴湖。”这里运用了两个典故,李泌游衡岳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宇宙的向往,知章赐鉴湖则表达了诗人对清明政治和才华被赏识的期待。 “柱头仙是鹤,濠上子非鱼。”这两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柱头仙鹤象征着高贵和圣洁,濠上子非鱼则表达了诗人不被世俗所理解,独善其身的态度。 “此夜同联鼎,他年莫寄书。”在这两句中,诗人表达了对未来的期许和决心。此夜同联鼎,象征着诗人与朋友共同奋斗,共创未来的决心。他年莫寄书,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坚定信心,无需再用书信传递信息,因为他们将在未来共同见证这一切。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理解和对未来的期许。诗人的才华和壮志,以及对未来的坚定信心,都在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创作背景
《别章杭山》是宋朝诗人汪元量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宋朝的历史变迁及汪元量个人的经历密切相关。 首先,从历史背景来看,宋朝时期国家战乱频仍,先后经历了与辽、西夏、金、元等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这样的历史背景使得许多诗人的作品中充满了对国家命运和民族危亡的忧虑。 其次,从诗人个人的经历来看,汪元量曾作为南宋宫廷的琴师,随三宫赴燕,在北廷度过了十余年。他的诗多表现亡国之痛,诗风慷慨悲凉。 综上所述,《别章杭山》的创作背景既包含了历史的大背景,也融入了诗人个人的经历和情感,使得这首诗具有深厚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上一首
《寓言》
相关诗词
  • 1
    [魏晋]
    置酒高堂。
    悲歌临觞。
    人寿几何。
    逝如朝霜。
    时无重至。
    华不再阳。
    苹以春晖。
    兰以秋芳。
    来日苦短。
    去日苦长。
    今我不乐。
    蟋蟀在房。
    乐以会兴。
    悲以别章。
    岂曰无感。
    忧为子忘。
    我酒既旨。
    我肴既臧。
    短歌有咏。
    长夜无荒。
  • 2
    [唐]
    我来入蜀门,岁月亦已久。
    岂惟长儿童,自觉成老丑。
    常恐性坦率,失身为杯酒。
    近辞痛饮徒,折节万夫后。
    昔如纵壑鱼,今如丧家狗。
    既无游方恋,行止复何有。
    相逢半新故,取别随薄厚。
    不意青草湖,扁舟落吾手。
    眷眷章梓州,开筵俯高柳。
    楼前出骑马,帐下罗宾友。
    健儿簸红旗,此乐或难朽。
    日车隐昆仑,鸟雀噪户牖。
    波涛未足畏,三峡徒雷吼。
    所忧盗贼多,重见衣冠走。
    中原消息断,黄屋今安否。
    终作适荆蛮,安排用庄叟。
    随云拜东皇,挂席上南斗。
    有使即寄书,无使长回首。
  • 3
    [宋]
    腊里春风转,埙箎一气和。
    劝翁新岁酒,唱我老人歌。
    一世声名重,四方书问多。
    章泉一泓水,思与海同波。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