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十二月初六日龟藏夜有感》

厉厉岁于迈,栗栗风向遒。
老骥倦长坡,卧樵如罢牛。
时时一长呈,惭与蝼蚁俦。
高鸿志万里,矰缴非所忧。
胡为苦哀鸣,失类中道休。
壮士今则已,偃仰搔白头。
读书有分限,眼暗志未酬。
转蓬从风起,直上晴空游。
流星下至地,化石空山幽。
升沉亦何常,念此涕泪流。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壮志未酬的老者的形象,以及他对生命、时光、志向和命运的感慨。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赏析: 首句“厉厉岁于迈,栗栗风向遒”描绘了岁月的流逝和劲风的疾驰,给人一种时光飞逝、无法挽留的感觉,为全诗奠定了悲凉的基调。 “老骥倦长坡,卧樵如罢牛”用老骥和罢牛的形象比喻老者,表现出他因为年龄和劳累而疲惫不堪的状态。 “时时一长呈,惭与蝼蚁俦”进一步描绘了老者的内心状态,他时常呈现出一种惭愧的情绪,感觉自己与蝼蚁为伍,表明他的志向远大,不甘平庸。 “高鸿志万里,矰缴非所忧”以高飞的鸿雁比喻老者的志向,虽然面临困难,但他的志向依然高远,不为所动。 “胡为苦哀鸣,失类中道休”则表现了老者对于命运的无奈和悲哀,为何他要痛苦地哀鸣,失去了同类,中途停歇。 “壮士今则已,偃仰搔白头”描绘了老者现在的状态,他已经不再是壮士,仰卧搔头,感慨万千。 “读书有分限,眼暗志未酬”表达了老者虽然读书有限,但心中依然怀有未曾实现的志向。 “转蓬从风起,直上晴空游”则以转蓬比喻老者的命运,随风而起,直上晴空,表现出对命运无法掌控的无奈。 “流星下至地,化石空山幽”描绘了流星坠地,化为石头,空山幽深,进一步表现出生命的无常和寂寥。 最后“升沉亦何常,念此涕泪流”总结全诗,升沉无常,老者的思绪纷飞,不禁泪流满面。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刻画了一个老者的形象和他的内心世界,表达了对生命、时光、志向和命运的感慨和思考。
创作背景
《十二月初六日龟藏夜有感》是宋代诗人舒岳祥创作的一首诗。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 时代背景: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文化繁荣,诗词创作极为兴盛。舒岳祥作为宋代的文人,其诗歌创作也受到了时代的影响。 2. 个人经历:舒岳祥的个人经历对其诗歌创作有着深刻的影响。他的生活遭遇、思想感情以及对社会现实的观察,都可能在这首诗中得以体现。 3. 诗歌主题:诗歌标题《十二月初六日龟藏夜有感》中的“龟藏”二字,可能暗示着诗人对某种事物或者现象的感慨和思考。通过解读诗歌内容,可以进一步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综上所述,要全面了解《十二月初六日龟藏夜有感》的创作背景,需要结合时代背景、诗人个人经历以及诗歌主题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相关诗词
  • 1
    [宋]
    弯弯曲,新年新月钩寒玉。
    钩寒玉,凤鞋儿小,翠眉儿蹙。
    闹蛾雪柳添妆束,烛龙火树争驰逐。
    争驰逐,元宵三五,不如初六。
  • 2
    [宋]
    弯弯曲。
    新年新月钩寒玉。
    钩寒玉。
    凤鞋儿小,翠眉儿蹙。
    闹蛾雪柳添妆束。
    烛龙火树争驰逐。
    争驰逐。
    元宵三五,不如初六。
  • 3
    [宋]
    车马燕山闹,谁家早管弦。
    开门忽见雪,拥被不知年。
    箧破书犹在,炉残火复燃。
    偷桃昨日事,回首哭尧天。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