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见欧制干》

那师万里走东南,性学精微闻两三。
风月归来深体认,箪瓢自乐细沈涵。
岩前静索龟图秘,蜀口惊呼蚁战酣。
欲觅底寮整残断,峡天分借一屏岚。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学者深入东南各地,性学习精微,领悟生活的乐趣,探寻自然的秘密,并在旅途中寻找伴侣的过程。 首联“那师万里走东南,性学精微闻两三”,描述了这位学者不远万里,走遍东南各地,深入学习精微的性学知识。“闻两三”表现了学者不断学习、领悟的过程。 颔联“风月归来深体认,箪瓢自乐细沈涵”,通过“风月归来”形象地描绘了学者在领悟了精微性学后的满足感,而“箪瓢自乐”则表现了他在简单生活中的快乐。 颈联“岩前静索龟图秘,蜀口惊呼蚁战酣”,以岩石前的龟图和蜀地的蚁战为喻,表现了学者对自然秘密的探索和惊叹。 尾联“欲觅底寮整残断,峡天分借一屏岚”,则表达了学者想要找到伴侣整理残断的生活,而天峡借来的屏风岚景,进一步强调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向往。 整首诗意境深远,通过对学者生活的描绘,展示了人类对知识的追求、对自然的探索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诗中的意象和象征也赋予了诗歌丰富的内涵和美感。
创作背景
《见欧制干》是宋朝诗人阳枋的诗作。创作背景可以从诗名和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来推测。诗名中的“见欧制干”可能是指诗人见到了一位名叫欧制干的官员或名士。阳枋生活在宋朝,这是一个文化繁荣、诗歌兴盛的时代。因此,这首诗很可能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诗人通过描述与欧制干的相见,表达了对时代、社会或人生的感慨和思考。 以上只是简要推测,如果需要更详细的创作背景,可以查阅相关文献或研究资料。
相关诗词
  • 1
    [宋]
    拨转天网回地纪,中兴又自庚申始。
    扫除阴类谁之功,有硬脊梁担得起。
    鲰生曾作茶岭诗,已学希夷不愿仕。
    逢人见说太平时,担书来领西湖水。
    幽阴何物号阎罗,污我青天莫敢指。
    国人咸惧妖复来,天子自知忠可使。
    履斋泉下不伏款,帝谓董贤人切齿。
    未闻蔡笔颂余公,但见欧书责高子。
    扬扬颜面见士夫,不知世间有羞耻。
    吁嗟今世负大名,禄重忠言类如是。
    一身富贵尽有馀,何况明明今在迩。
    中书虽有空头敕,其奈诸名都唯唯。
    五更魁宿炳光精,吐出忠肝涕盈纸
  • 2
    [宋]
    霜风猎猎催寒冬,诸君马首将欲东。
    出门浩气如长虹,举手欲挂扶桑弓。
    君家渭阳盖世功,黄沙万里归兵戎。
    牙旗金甲照天红,江南草木皆春风。
    黄金筑台高巃嵷,三千珠履夸豪雄。
    君今联辔登仙篷,绿水依依泛芙蓉。
    貂蝉出自兜鍪中,蝟锋螳斧一扫空。
    我忝吴下旧阿蒙,铁砚磨尽平生工。
    於山未见泰华峰,於人未见欧阳公。
    借君谈天荐口为先容,他日四方上下追逐如云龙。
  • 3
    [宋]
    石笋埋云,风篁啸晚,翠微高处幽居。
    缥简云签,人间一点尘无。
    绿深门户啼鹃外,看堆床、宝晋图书。
    仅萧闲,浴砚临池,滴露研朱。
    旧时曾写桃花扇,弄霏香秀笔,春满西湖。
    松菊依然,柴桑自爱吾庐。
    冰弦玉柱风流在,更秋兰、香染衣裾。
    照窗明,小字珠玑,重见欧虞。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