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元夕》

小院春寒月到迟,闭门閒课上元诗。
南来父老消磨尽,耳畔无人说旧时。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春夜寂静,诗人独自在小院中闭门咏诗的场景,同时流露出对过往时光回忆的诗歌。 首句“小院春寒月到迟”,通过描绘春寒料峭中,月亮缓缓升上天空的景象,烘托出一种宁静而稍带忧郁的气氛。诗人借助环境和天气,巧妙地勾画出心境的寒冷与孤寂。 次句“闭门閒课上元诗”,以闭门咏诗的场景进一步描绘出诗人的孤独形象,同时也展现出诗人的雅致和才情。这里的“閒课”二字,传达出一种淡然自得的态度,而“上元诗”则引出了下文的怀旧之情。 末两句“南来父老消磨尽,耳畔无人说旧时”,这里的“南来父老”指的是诗人过去熟悉的人,而“消磨尽”则表达出时光流逝,人事已非的感慨。“耳畔无人说旧时”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于过去回忆的深深眷恋。 整首诗情感深沉,借景抒怀,通过对春夜月色、闭门咏诗等场景的描绘,流露出诗人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之情,同时也展现出诗人的才情和雅致。
创作背景
周端臣的《元夕》的创作背景与宋代的社会环境和他个人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而元宵节又是宋代一个重要的节日,这时家家户户都会挂上彩灯,热闹非凡。然而,这样一个欢乐的节日,对于周端臣来说,却可能是一个充满忧郁和思索的时刻。 周端臣可能是在元宵节时,看到了人们欢庆节日的场景,而产生了对人生、命运等问题的思考。他可能通过这首《元夕》,来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感慨,对社会现象的看法,或者是对自己生活经历的反思。 另外,周端臣的《元夕》也可能受到了其他宋代诗人的影响,比如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辛弃疾的这首词通过描绘元宵节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周端臣的《元夕》可能也受到了这种创作风格的影响。 以上内容仅是根据目前情况给出的观点,至于周端臣创作《元夕》的具体背景,还需要查阅更多的文献资料进一步确认。
相关诗词
  • 1
    [宋]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2
    [宋]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 3
    [宋]
    蕙花香也。
    雪晴池馆如画。
    春风飞到,宝钗楼上,一片笙箫,琉璃光射。
    而今灯漫挂。
    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
    况年来、心懒意怯,羞与蛾儿争耍。
    江城人悄初更打。
    问繁华谁解,再向天公借。
    剔残红灺。
    但梦里隐隐,钿车罗帕。
    吴笺银粉砑。
    待把旧家风景,写成闲话。
    笑绿鬟邻女,倚窗犹唱,夕阳西下。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