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梁国惠康公主挽歌词二首》

汤沐成陈迹,山林遂寂寥。
鹊飞应织素,凤起独吹箫。
玉殿中参罢,云輧上汉遥。
皇情非不极,空辍未央朝。
授册荣天使,陈诗感圣恩。
山河启梁国,缟素及于门。
泉向金卮咽,霜来玉树繁。
都人听哀挽,泪尽望寒原。
作品赏析
首先,从诗的整体风格和语言特色来看,此诗具有一种深沉、哀婉的气息,充满了对逝去之人的怀念和哀思。同时,诗中也充满了浓厚的宫廷和宗教色彩。 以下是对部分诗句的赏析: “汤沐成陈迹,山林遂寂寥。”这两句描绘了环境的寂静和落寞,展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哀伤。汤沐的陈迹和寂寥的山林,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凸显出诗人对过去的回忆和对现实的感慨。 “鹊飞应织素,凤起独吹箫。”这两句运用了动物形象进行比喻,鹊飞与织素相比,凤起与吹箫相比,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孤独和哀伤。 “玉殿中参罢,云輧上汉遥。”这两句诗中的“玉殿”和“云輧”充满了宫廷色彩,而“参罢”和“上汉遥”则表现出一种庄重、神圣的氛围。 “皇情非不极,空辍未央朝。”这两句表达了皇帝对逝者的深深怀念,虽然皇情极其悲痛,但是无法挽回生命的消逝,只能空自叹息。 “授册荣天使,陈诗感圣恩。”这两句描绘了诗人接受册封,感念皇恩的场景,体现了诗人对朝廷的忠诚和对皇恩的感激。 “山河梁国,缟素及于门。”这两句以山河和梁国为背景,描绘了举国上下都为逝者哀悼的场景,展现了人们对逝者的尊重和怀念。 “泉向金卮咽,霜来玉树繁。”这两句运用了生动的自然景象进行比喻,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悲痛和哀伤。 “都人听哀挽,泪尽望寒原。”最后两句以都人的哀挽和泪尽为结尾,展现了人们对逝者深深的怀念和哀思,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慨和对未来的忧虑。 总的来说,此诗以深沉、哀婉的气息,通过细腻的语言和生动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逝去之人的怀念和哀思,同时也展现了宫廷的庄重和神圣,以及对生命的感慨和对未来的忧虑。
创作背景
羊士谔的《梁国惠康公主挽歌词二首》的创作背景是梁国惠康公主的去世。公主作为皇室成员,她的离世必然会引起社会的关注和哀悼。羊士谔作为唐朝的文人,通过诗歌来表达了对公主逝世的哀思和缅怀。 在诗歌中,羊士谔可能借用了公主的生平和品德,以及自己对公主的印象和感情,来展现公主的尊贵、贤淑和悲剧性的一生。同时,诗歌也可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和观念,以及人们对生死、命运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总的来说,这首诗歌是羊士谔对梁国惠康公主逝世的一种艺术表达,通过诗歌的形式来寄托哀思和敬仰之情。
相关诗词
  • 1
    [唐]
    玉立分尧绪,笄年下相门。
    早加于氏对,偏占馆陶恩。
    泪有潜成血,香无却返魂。
    共知何驸马,垂白抱天孙。
  • 2
    [唐]
    定谥芳声远,移封大国新。
    巽宫尊长女,台室属良人。
    河汉重泉夜,梧桐半树春。
    龙輀非厌翟,还辗禁城尘。
    秦地吹箫女,湘波鼓瑟妃。
    佩兰初应梦,奔月竟沦辉。
    夫族迎魂去,宫官会葬归。
    从今沁园草,无复更芳菲。
  • 3
    [唐]
    外馆嫔仪贵,中参睿渥深。
    初笄横白玉,盛服镂黄金。
    风度箫声远,河低婺彩沈。
    夜台留册谥,凄怆即徽音。
    杳霭异湘川,飘飖驾紫烟。
    凤楼人已去,鸾镜月空悬。
    雾湿汤沐地,霜凝脂粉田。
    音容无处所,应在玉皇前。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