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童肩竹舆,兀兀如乘舟。 及兹朝暑微,远访招提幽。 苍山望中横,清泉脚底流。 所历已殊胜,况乃穷林丘。 僧房在在凉,逢迎足茶瓯。 岸帻幽鸟鸣,横琴素烟浮。 倦借一榻眠,吾生复何求。 薰风溪上来,虚檐散飕飕。 开怀若倾倒,忽去不可留。 人间苦炎热,物外常清秋。 或名非所期,聊寻赤松游。 |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且充满意境的诗。诗人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宁静、和谐的自然画卷,同时也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慨。 “双童肩竹舆,兀兀如乘舟。”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两个童子扛着竹舆,行走在山路上的情景,给人一种宁静而祥和的感觉,同时也展示了自然与人的和谐共处。 “及兹朝暑微,远访招提幽。”这里诗人提到在早晨的微风中,去远访幽静的招提寺,给人一种寻求宁静和远离喧嚣的感觉。 “苍山望中横,清泉脚底流。”这两句描绘了苍翠的山川和脚下的清泉,给人一种生机盎然的感觉,同时也展示了自然的美丽和神秘。 “僧房在在凉,逢迎足茶瓯。”这里诗人提到僧人的房间非常凉爽,而且有足够的茶来招待客人,给人一种宁静、和谐的感觉。 “岸帻幽鸟鸣,横琴素烟浮。”这两句描绘了岸边的鸟鸣和琴音飘荡在素烟中的情景,给人一种优美、宁静的感觉。 “倦借一榻眠,吾生复何求。”这里诗人表达了对生活的满足和感慨,认为在如此优美的环境中,即使只是借一榻之地睡眠,也感到心满意足。 “薰风溪上来,虚檐散飕飕。”这两句描绘了溪水上吹来的薰风和虚檐下的凉爽,给人一种清凉、宁静的感觉。 “开怀若倾倒,忽去不可留。”这里诗人表达了对于自然和生活的深刻理解,认为开心和悲伤都像倾倒一样,来得快去得也快,不可挽留。 “人间苦炎热,物外常清秋。”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人间和物外的不同感受,认为人间常常感到炎热,而物外则常常是清凉的秋天。 “或名非所期,聊寻赤松游。”这里诗人表达了对于名利的淡泊,认为或许名利并不是自己所期待的,更愿意去寻找赤松这样的自然之美。 整首诗充满了对自然和生活的赞美和理解,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的才华和情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