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同汪正夫行夫望鄱江》

夜梦鄱江清,晓踏鄱阳县。
云涛著眼新,还疑梦中见。
寒声彭蠡合,冻色庐峰现。
时方冬气深,水缩川原变。
连沙突堆阜,派港分组练。
萧萧蓬鬓风,瑟瑟葭丛霰。
奇观信幽绝,领略殊未遍。
何当烟艇高,载我行镜面。
二难今胜流,爱客移清燕。
饮酣生泰和,语妙融交战。
衰迟百不堪,一快天与便。
回筇晚霁中,路压沧浪转。
波光似留人,随裾荡华绚。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鄱阳湖畔的所见所感,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情的表达,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美丽和诗人内心的感慨。 诗中以“夜梦鄱江清,晓踏鄱阳县”开篇,引入诗人梦境中的鄱江,清晨踏上鄱阳县的土地,为读者描绘出一幅宁静而清新的画面。接着,诗人用“云涛著眼新,还疑梦中见”表达了他对云涛翻滚的鄱江美景的惊叹,怀疑是不是还在梦中。 在描述冬天的鄱阳湖时,诗人用“寒声彭蠡合,冻色庐峰现”来展现湖畔寒冷的气息和结冰的景色,同时通过“萧萧蓬鬓风,瑟瑟葭丛霰”描绘出风的凛冽和霜雪的纷飞,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冬天的严寒。 诗人对鄱阳湖的美景赞叹不已,用“奇观信幽绝,领略殊未遍”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敬仰和欣赏。接着,他通过“何当烟艇高,载我行镜面”表达了对乘船游览湖面的向往。 在描绘与友人欢聚的场景时,诗人用“二难今胜流,爱客移清燕”来形容友人的热情和亲切。他通过“饮酣生泰和,语妙融交战”来表达与友人畅饮交谈的快乐和融洽。 诗人在诗末用“衰迟百不堪,一快天与便”表达了自己虽然年老体衰,但是在大自然的美景和友人的陪伴下,感到无比的快乐。最后,通过“回筇晚霁中,路压沧浪转。波光似留人,随裾荡华绚”描绘了晚晴中回归的场景,波光粼粼的湖面似乎在挽留行人,随着衣裾荡漾出绚烂的光华。 整首诗意境深远,通过对鄱阳湖畔美景的描绘和对友情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仰。同时,诗人巧妙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创作背景
《同汪正夫行夫望鄱江》是宋代诗人刘子翚创作的一首诗。其创作背景与当时的历史环境和社会现实密切相关。具体来说,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社会动荡:宋代时期,国家经常遭受外敌入侵和内部动乱的困扰,社会动荡不安。这种社会背景对诗人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得他们的诗歌中充满了对国家命运和民生疾苦的关注和思考。 2. 自然景观的触发:诗人在望鄱江时,被江水的壮阔景象所震撼,产生了强烈的创作冲动。江水波涛汹涌,气势磅礴,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这成为了诗人创作的灵感来源。 3. 个人情感的抒发:诗歌不仅是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反映,也是他们个人情感的表达。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描绘江景,抒发了自己的内心感受和思考,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类命运的关切。 综上所述,《同汪正夫行夫望鄱江》的创作背景包括了社会动荡、自然景观的触发以及个人情感的抒发等多方面因素。
相关诗词
  • 1
    [宋]
    老坡文中哮阚声,凛凛常如对英峙。
    琅然讽咏兴凌云,瞠若追攀颡流泚。
    玉山妙唱久寂寥,可与言计有之子。
    裁笺远饷风露新,坐我千尺黄山底。
    初挼玄縠出冰霜,小嚼清香泛窗几。
    已轻魏帝昵蒲桃,肯许唐贤魁绿李。
    极知人口无正味,苦谈甘酸各务美。
    不经真识为品题。
    此物初筵几不齿。
    青菁有用拔蒿莱,白粲无酬腐糠秕。
    士怀环玮勿自神,邂逅飞沈同一理。
    子才超矣会晔然,外泽中真期是以。
    味果固已驱烦邪,味道更须沦骨髓。
  • 2
    [宋]
    已把重阳菊,吟怀不为秋。
    江湖三俊远,天地一翁愁。
    日近书来少,宵长梦不休。
    吴云犹可望,时上堇峰头。
  • 3
    [宋]
    绛囊团窳社边得,持归广文破枯寂。
    三人舌本有雌黄,一引胸次还虚白。
    平生目成惟素书,迩英能事知有余。
    欻然长啸风裂石,黟山方卧小於菟。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