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携束书来京师,洛下诸贤颇见推。 当日难为元方弟,何处闻有蔡克儿。 晚节免羞彦回面,后生愿识李邕眉。 五陵年少欺衰飒,不见田光盛壮时。 |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回忆携带书籍来到京师的情景,以及在洛阳受到诸位贤士的推崇。诗中通过引用历史人物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的感慨和对后辈的期望。 首联“忆携束书来京师,洛下诸贤颇见推。”描绘了诗人回忆当年带着书籍来到京师的情景,以及在洛阳受到诸位贤士的推崇。这一联通过“忆携”二字,引出了诗人的回忆之情,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洛阳贤士的感激之情。 颔联“当日难为元方弟,何处闻有蔡克儿。”通过引用历史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的感慨。其中“元方弟”指的是东汉时期的名士陈寔的儿子陈纪,而“蔡克儿”则不详。这一联通过历史典故的运用,展现了诗人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和无奈。 颈联“晚节免羞彦回面,后生愿识李邕眉。”则表达了诗人对后辈的期望。其中“彦回”指的是东晋时期的名将谢玄,“李邕”则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这一联通过运用历史人物的典故,展现了诗人希望后辈能够像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一样,有着高尚的品德和才华。 尾联“五陵年少欺衰飒,不见田光盛壮时。”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和无奈。其中“五陵年少”指的是京城中的纨绔子弟,“田光”则是战国时期著名的侠士。这一联通过对比“五陵年少”和“田光盛壮时”,展现了诗人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和对侠义精神的怀念。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回忆和历史典故的运用,展现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的感慨和对后辈的期望,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侠义精神的怀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