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高夜鸣筝,声从绮窗来。 随风更迢递,萦云暂徘徊。 余音若可玩,繁弦互相催。 不见理筝人,遥知心所怀。 宁悲旧宠弃,岂念新期乖。 含情郁不发,寄曲宣余哀。 一弹飞霜零,再抚流光颓。 每恨听者稀,银甲生浮埃。 幽幽孤凤吟,众鸟声难谐。 盛年嗟不偶,况乃容华衰。 道同符片诺,志异劳百媒。 栖栖墙东客,亦抱凌云才。 |
这是一首描绘夜晚筝声并抒发感怀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月高夜深,筝声悠扬的画面,让人仿佛能听见乐曲的旋律,感受到演奏者的情感。 “月高夜鸣筝,声从绮窗来。”开篇两句,诗人以月高夜深为背景,引出筝声,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悠扬的氛围。 “随风更迢递,萦云暂徘徊。”这两句描绘了筝声随风传送,萦绕在云朵之间,仿佛在徘徊,进一步展现了筝声的悠扬和动人。 “余音若可玩,繁弦互相催。”这里的“余音若可玩”,形容筝声余音绕梁,让人回味无穷。而“繁弦互相催”,则表现了筝曲节奏的紧凑和激昂。 “不见理筝人,遥知心所怀。”这两句表达了诗人虽然看不到弹筝的人,但却能远远地感受到他的心情。 随后的诗句,诗人借筝声抒发了自己的感怀,表达了对旧时光的怀念,对新时期的感慨,以及对自己才华无人赏识的悲哀。 整首诗以筝声为线索,贯穿始终,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感怀,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同时,诗人也借筝声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