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毋忽诗》

毋忽咫尺水,中恐有伏龙。
毋忽寻丈山,中恐有毒蟲。
是以古君子,不敢欺盲聋。
审密言语间,戒谨闇室中。
几微怠所防,敌国起奴重。
事固不可忽,理亦不可穷。
周室八百年,成于垂钓翁。
作品赏析
这首诗含有深厚的哲理,以自然景物为比喻,警示人们处世应小心谨慎,不可忽略细微之处。诗中以“毋忽咫尺水,中恐有伏龙”和“毋忽寻丈山,中恐有毒虫”为引子,比喻人事中看似平常的情况可能隐藏着巨大的风险。 接着,诗人以“古君子”为榜样,提出人们应该“不敢欺盲聋”,即在言行上要诚实无欺,不对他人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在“审密言语间,戒谨闇室中”这两句中,诗人又强调了在言语上要审慎严密,在暗处或私密场合也要保持警惕。 “几微怠所防,敌国起奴重”这两句则进一步说明了忽视细微之处的后果,可能会让敌人有机会崛起,甚至奴役自己。在这里,诗人提醒人们要时刻保持警惕,以防患于未然。 在“事固不可忽,理亦不可穷”这两句中,诗人总结了上述的教诲,即处事既要小心谨慎,又要探究事理,不可停留在表面。 最后,诗人以“周室八百年,成于垂钓翁”为例,强调了小事不小,细微之处可能决定成败。周朝的八百年基业,源自于姜太公垂钓遇到文王的小事,这正说明了小事的重要性。 整首诗以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教导人们处世应小心谨慎,不可忽略细微之处,同时也鼓励人们探究事理,以明智的行动应对生活的挑战。
创作背景
**《毋忽诗》是宋朝诗人周端臣为了劝诫友人重视诗歌,不要忽略诗歌的价值而创作的**^[1]^。周端臣通过对诗歌的赞美,表达了对诗歌热爱之情^[1]^。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作者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1]^。
相关诗词
  • 1
    [宋]
    锦屏山后十二渡,一渡一回商浅深。
    前行戒后谨毋忽,浅处着脚深寒心。
  • 2
    [宋]
    我行楚滨,洪波是涵。
    飘风不惠,停舳相衔。
    我实有辞,将伯是谗。
    越明日作,若怒弗咸。
    大吹振荡,厥声唬喊。
    龙凭虎借,播谷摇岩。
    止莫能维,行不可帆。
    谁令其然,维伯所监。
    我名有谗,实意以祷。
    终使不往,宁弗之报。
    泛泛行者,有游有漕。
    罔不衣食,或俱幼老。
    出其孔艰,仁者攸好。
    吹而顺之,毋忽予告。
  • 3
    [宋]
    庐山之高谁不识,欲识其真了难得。
    往来山中最亲切,岭为横看峰是侧。
    曾从彭蠡望山外,识得山南昧山北。
    山体如如本不动,人苦求之愈多惑。
    君今一堂据湓城,香炉五老皆嘉宾。
    莫问后前与向背,面目还君多识真。
    君今与山如故人,慎毋忽作白头新。
    堂中燕坐静且寿,君其於此知吾心。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