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忽咫尺水,中恐有伏龙。 毋忽寻丈山,中恐有毒蟲。 是以古君子,不敢欺盲聋。 审密言语间,戒谨闇室中。 几微怠所防,敌国起奴重。 事固不可忽,理亦不可穷。 周室八百年,成于垂钓翁。 |
这首诗含有深厚的哲理,以自然景物为比喻,警示人们处世应小心谨慎,不可忽略细微之处。诗中以“毋忽咫尺水,中恐有伏龙”和“毋忽寻丈山,中恐有毒虫”为引子,比喻人事中看似平常的情况可能隐藏着巨大的风险。 接着,诗人以“古君子”为榜样,提出人们应该“不敢欺盲聋”,即在言行上要诚实无欺,不对他人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在“审密言语间,戒谨闇室中”这两句中,诗人又强调了在言语上要审慎严密,在暗处或私密场合也要保持警惕。 “几微怠所防,敌国起奴重”这两句则进一步说明了忽视细微之处的后果,可能会让敌人有机会崛起,甚至奴役自己。在这里,诗人提醒人们要时刻保持警惕,以防患于未然。 在“事固不可忽,理亦不可穷”这两句中,诗人总结了上述的教诲,即处事既要小心谨慎,又要探究事理,不可停留在表面。 最后,诗人以“周室八百年,成于垂钓翁”为例,强调了小事不小,细微之处可能决定成败。周朝的八百年基业,源自于姜太公垂钓遇到文王的小事,这正说明了小事的重要性。 整首诗以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教导人们处世应小心谨慎,不可忽略细微之处,同时也鼓励人们探究事理,以明智的行动应对生活的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