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昔好道,燕齐方士来。 纵横献迂怪,信之无嫌猜。 遥临太一坛,高起通天台。 金枝殿上陈,芙蓉掌中开。 竹宫遥望拜,炯炯神光回。 流连王母宴,诡谲方朔谐。 昆仑九万里,瑶池安在哉。 幻妄竟何成,荒淫诚可哀。 ¤ |
这首诗是一首对汉武帝迷信方士、追求长生不老之道的批判。诗中通过对汉武帝所建宫馆、坛台、仙境的描绘,表现了他的奢华与荒唐。 首段中,诗人通过描述方士们所献的“迂怪”之术,暗示汉武帝沉迷于虚妄之说,对长生不死的追求已经到了无底线无节制的程度。接着,诗人描绘了汉武帝所建的“太一坛”、“通天台”,这些宏伟的建筑和仙境般的景象,进一步展示了汉武帝的奢华和荒唐。 在诗的中间部分,诗人通过描绘汉武帝在“竹宫”遥望、虔诚礼拜的情景,以及他与王母的宴饮和方朔的诙谐等细节,进一步揭示了汉武帝的荒唐和虚妄。诗人通过这些细节,让读者感受到汉武帝的沉迷和荒淫无度,同时也表达了对这种行为的批判。 最后,诗人通过反问“昆仑九万里,瑶池安在哉。幻妄竟何成,荒淫诚可哀。”来表达对汉武帝追求长生不老、荒淫无度的行为的否定和批判。诗人认为这种追求是虚妄的,是毫无意义的,是对生命的浪费和浪费社会资源的行为。 整首诗通过对汉武帝迷信方士、追求长生不老之道的批判,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珍视和对社会资源的合理利用的关注。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迷信风气和虚妄之说的流行,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