邃古之初,民性质朴。 不侈不靡,燔黍捭豚。 汗尊抔饮,取足而已。 淳风既漓,日趋于卑。 如彼流水,食必方丈。 器必雕镂,荡然无纪。 其或不然,是有后言。 争笑迭毁,洛河之南。 大贤是居,思整其圮。 倡为真率,以究其源。 以窒其委,真则无伪。 率则易成,亦克为礼。 惟许敬氏,恭俭和易。 深用仰止,大书于家。 朝夕是瞻,庶蹈其轨。 悠悠之徒,既沾既濡。 曾不知此,草木无章。 发为声诗,敬赞德美。 |
这首诗是一首对古代质朴生活和淳厚风气的怀念和赞美之诗,同时也对现代社会奢靡之风和毁誉之争进行了批评。 首段描绘了古代人民生活简朴,不追求奢侈浪费,只烧烤黍米和猪肉,喝自己汗水酿造的酒,满足于简单的生活。这种质朴的生活方式体现了古代社会的淳厚风气,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风气逐渐消失,社会风气日趋卑劣。 接下来的几段则对现代社会的奢靡之风和毁誉之争进行了批评。人们不再像古代那样简单真实,而是追求豪华和精致,互相攀比和诋毁,这种风气在洛河之南尤为明显。诗人希望在这样的环境下,有贤能的人能够站出来整顿这种颓废的风气,倡导真率,探究根源,抑制奢靡之风。只有保持真实,才能避免虚伪,才能真正做到有礼。 诗中还提到了许敬氏,他恭敬节俭,性情平和,是人们敬仰的对象。诗人希望人们能够朝夕瞻仰他的行为,效仿他的轨迹。同时,诗人也呼吁那些无所作为的人,让他们受到诗中的感染,有所行动。 整首诗充满了对古代质朴生活和淳厚风气的怀念和赞美,同时也对现代社会的奢靡之风和毁誉之争进行了批评,呼唤人们回归真实、节俭、平和的生活方式。这首诗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也具有深刻的道德和社会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