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通磵水,篱落护柴门。 昔在承平日,谁知化育恩。 艰危多死徒,侥幸或生存。 予亦问关久,频来憩此村。 |
这首诗《池塘通磵水,篱落护柴门》是一首描绘乡村生活的诗,通过对池塘、磵水、篱落、柴门等自然和人文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宁静、和谐的乡村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首联“池塘通磵水,篱落护柴门”,诗人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乡村的景象。池塘与磵水相连,清澈的水流从磵中流出,流淌在乡村的角落。篱笆环绕着简陋的木门,给人一种朴素而亲切的感觉。这一联以生动的画面展现了乡村的宁静与和谐,让人感受到诗人对这种生活的向往。 颔联“昔在承平日,谁知化育恩”,诗人回忆起往昔太平盛世,人们安居乐业,享受着自然的恩赐。然而在战乱和灾荒的年代,人们的生活变得艰难,许多人因此丧生。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太平岁月的怀念,同时也对战乱和灾荒给人们带来的苦难表示了同情。 颈联“艰危多死徒,侥幸或生存”,诗人以生动的语言描述了战乱年代人们的艰辛和苦难。在艰难危险的环境中,许多人死于非命,而侥幸生存下来的人也经历了无数的生死考验。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战乱年代人们的同情和感慨。 尾联“予亦问关久,频来憩此村”,诗人表达了自己长期在外奔波,很少有时间回家看望亲人,如今有机会经常来到这个村庄休息,不禁感慨万分。这一联既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眷恋,也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乡村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宁静、和谐的乡村生活的向往和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对战乱和灾荒给人们带来的苦难的同情和感慨。诗中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让人感受到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对生活的热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