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山人客鉴湖,请言近世两鸿儒。 洪平斋集亲抄否,陆放翁诗背诵无。 绿芡紫莼乘月采,黄精白术入云锄。 土毛未负将军腹,万卷撑肠定不枯。 |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山野生活的诗,通过对天目山人的生活场景的描绘,表达了对隐居山林的文人生活的赞美和向往。 首联“天目山人客鉴湖,请言近世两鸿儒”,诗人以一个客居鉴湖的天目山人自比,邀请读者一同欣赏近世两位大儒的生活。这一联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将两位鸿儒比作天目山人的近邻,生动地描绘出他们的声名远播。 颔联“洪平斋集亲抄否,陆放翁诗背诵无”,诗人通过询问是否亲抄洪平斋集和背诵陆放翁诗,进一步表达了对两位鸿儒的敬仰之情。这一联通过询问的方式,将两位鸿儒的学问和才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颈联“绿芡紫莼乘月采,黄精白术入云锄”,诗人描绘了山野生活的美丽场景,表达了对山林生活的向往。这一联通过描述采摘绿芡紫莼和入云锄挖黄精白术的场景,展现了山野生活的宁静、和谐和美好。 尾联“土毛未负将军腹,万卷撑肠定不枯”,诗人以自己未负将军腹比喻自己尚需学习,但坚信自己能够饱读万卷书,表达了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信心。这一联通过自谦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知识的敬畏和对未来的信心,也体现了诗人对山林生活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天目山人的生活场景的描绘,表达了对隐居山林的文人生活的赞美和向往。诗人通过对两位鸿儒的敬仰和对山林生活的向往,展现了其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信心。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值得品味的佳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