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同曹清父西郊纪事五首》

朴略童蒙学,堆豗句读师。
有能致卿相,或不赡妻儿。
士故无他业,人谁此味知。
公庭彼为吏,日日醉歌姬。
作品赏析
这首诗以朴实无华的语言,描绘了古代中国乡村的教育状况,以及教育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诗中表达了对教育的不满和对贫苦士人的同情。 首句“朴略童蒙学”,描绘了乡村的教育环境简陋,教育方式主要是通过童蒙教育,即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这反映了古代乡村教育的落后和贫乏。 “堆豗句读师”一句,描绘了句读师的境况,他们可能是一些没有受过正规教育的乡村教师,只能通过教授简单的句读来传授知识。这进一步说明了乡村教育的不足。 “有能致卿相,或不赡妻儿”,这两句表达了对教育的不满和对贫苦士人的同情。有些人通过教育能够成为卿相,但也有很多人无法通过教育改变自己的命运,甚至无法养家糊口。这反映了教育的不公平性,也揭示了教育的局限性。 “士故无他业”,士人原本没有其他谋生手段,只能依靠教育来改变命运。然而,教育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有些人仍然无法摆脱贫困。 “公庭彼为吏”,这句诗描绘了士人从事的工作,他们可能被请去为官府工作,在公庭上处理事务。然而,这样的工作并不能给他们带来稳定的收入和保障。 “日日醉歌姬”,这句诗描绘了士人在公庭工作之余的生活,他们可能经常饮酒作乐,甚至沉迷于歌舞女色之中。这进一步说明了士人的生活状况并不理想。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朴素的语言描绘了古代乡村的教育状况,以及教育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诗中表达了对教育的不满和对贫苦士人的同情,同时也揭示了教育的局限性。这首诗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人文价值。
相关诗词
  • 1
    [唐]
    去者不可忆,旧游相见时。
    凌霄徒更发,非是看花期。
    倚玉交文友,登龙年月久。
    东阁许联床,西郊亦携手。
    彼苍何暧昧,薄劣翻居后。
    重入远师溪,谁尝陶令酒。
    伊昔会禅宫,容辉在眼中。
    篮舆来问道,玉柄解谈空。
    孔席亡颜子,僧堂失谢公。
    遗文一书壁,新竹再移丛。
    始聚终成散,朝欢暮不同。
    春霞方照日,夜烛忽迎风。
    蚁斗声犹在,鸮灾道已穷。
    问天应默默,归宅太匆匆。
    凄其履还路,莽苍云林暮。
    九陌似无人,五陵空有雾。
    缅怀山阳笛,永恨平原赋。
    错莫过门栏,分明识行路。
    上智本
  • 2
    [隋]
    [姑洗羽]执矩期兑,实惟素灵。
    受职储休,万贤以成。
    乡于西郊,奠玉陈牲。
    侑以雅乐,来歆克诚。
  • 3
    [宋]
    喧喧车马西郊道。
    临行更觉人情好。
    住有一年情。
    去留千载名。
    离歌声欲尽。
    只作常时听。
    天上玉堂东。
    阳春是梦中。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