葺圃疏畦日荷锄,六旬老叟尚何图。 卧床迫夏犹毡褥,宴几经春只药炉。 群窃花枝相侮易,合携竹杖与驱除。 千金万卷皆捐弃,更有心情计较渠。 |
这首诗的标题是《葺圃疏畦日荷锄,六旬老叟尚何图。》,它是一首描绘一位老人在夏日劳作,抵御炎热,驱除小偷,安然度日的诗。 首句“葺圃疏畦日荷锄”,诗人以简练的笔触描绘了老人的日常生活,他每天都在整理菜园,疏浚菜畦。这个动作象征着老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尊重,也暗示着他的勤劳和坚韧。 “六旬老叟尚何图”一句,诗人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老人对生活的态度和期待。六旬,即六十岁,这是老人生命的象征。这句诗表达了老人对生活的淡然和从容,他似乎已经看透人生的起落,对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接纳。 “卧床迫夏犹毡褥,宴几经春只药炉。”这两句诗描绘了老人的生活环境,尽管夏天来临,他仍然躺在铺着毡褥的床上,床边放着药炉。这表现出老人对生活的节俭和坚韧,同时也透露出他对生活的无奈和孤独。 “群窃花枝相侮易,合携竹杖与驱除。”这两句诗描绘了老人对小偷的态度。小偷对他的花枝有所觊觎,但他并不畏惧,携着竹杖去驱赶他们。这表现出老人的勇气和正义感,他并不屈服于恶势力。 “千金万卷皆捐弃,更有心情计较渠。”最后一句中,“千金万卷”象征着老人对知识的追求和积累,然而他却选择放弃这些,只保留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恶势力的驱除之心。这表现出老人的智慧和豁达,他明白人生的真谛不在于物质的丰富,而在于精神的富足。 总的来说,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人在夏日劳作、抵御炎热、驱赶小偷、安然度日的场景。通过描绘老人的生活环境、态度、应对恶势力以及放弃物质追求等细节,展现了老人的坚韧、勇气、智慧和豁达。这首诗充满了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给人以深深的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