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寄题王公明枢使豫章佚老堂》

君不见当年卫武髦且期,尚欲进德形箴规。
又不见潞公堂过九十,精神折冲夸德威。
公今年才六士耳,朱颜绿鬓俨未衰。
便从午桥乐暇佚,宁独不畏二老讥。
恭惟中兴圣明主,焦心劳思抚四夷。
山东河北因戎索,远民日夜思王师。
楼号筹边宜属意,堂名佚老谁敢知。
请赓方叔壮猷雅,第入宣王复古诗。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富有规劝和赞扬意味的诗。作者通过赞美卫武公和潞公堂的高尚品德和威严,来鞭策现在的公卿们以他们为榜样,进德修业,为国家的繁荣昌盛作出贡献。 诗中“君不见”和“又不见”的开头,是作者通过引述历史人物的事迹,来激励当代人向他们学习。卫武公是一个德行高尚、威武严肃的君主,他时刻追求进步,通过箴规来鞭策自己。而潞公堂则是一个年纪已高但精神矍铄的老者,他的威严和德威仍然让人赞叹。 接着,作者通过描写当前的公卿,虽然年龄才六十,但仍然容貌年轻、精神焕发。他希望这位公卿能够以卫武公和潞公堂为榜样,不仅在享乐中保持闲暇,更要追求进德修业,不要让那两位历史人物嘲笑他。 随后,作者提到了当前的国家形势,即中原地区被外族侵占,人民渴望王师的救援。因此,他呼吁这位公卿要关注国家的筹边大事,而不是只想着自己的享乐。 最后,作者用“请赓方叔壮猷雅,第入宣王复古诗。”来表达他的期望,希望这位公卿能够继承方叔的壮志和雅量,为国家作出贡献,同时也能够创作出像宣王那样的复古诗歌,以歌颂国家的繁荣昌盛。 整首诗意境高远,用典恰当,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兴亡的关切和对公卿们的期望。
创作背景
《寄题王公明枢使豫章佚老堂》的创作背景主要与作者周必大和王公明的交往以及他们对生活的共同理解有关。周必大和王公明是好友,他们都有着深厚的学问和丰富的人生阅历。同时,他们也都向往着一种安逸、自然的晚年生活。 这首诗的具体创作背景可能还包括王公明在豫章修建了“佚老堂”,周必大为了表达对此事的赞赏和支持,特地写了这首诗寄给王公明。诗中可能充满了对王公明晚年生活的羡慕和对“佚老堂”的赞美,也可能寓含了周必大自己对于生活的理解和向往。 以上内容仅为网络搜索结果,具体创作背景可能还需查阅更多的文献资料进一步了解。
相关诗词
  • 1
    [魏晋]
    苦相身为女,卑陋难再陈。
    男儿当门户,堕地自生神。
    雄心志四海,万里望风尘。
    女育无欣爱,不为家所珍。
    长大逃深室,藏头羞见人。
    垂泪适他乡,忽如雨绝云。
    低头和颜色,素齿结朱唇。
    跪拜无复数,婢妾如严宾。
    情合同云汉,葵藿仰阳春。
    心乖甚水火,百恶集其身。
    玉颜随年变,丈夫多好新。
    昔为形与影,今为胡与秦。
    胡秦时相见,一绝逾参辰。
  • 2
    [元]
    搅柔肠离恨病相兼,重聚首佳期卦怎占?
    豫章城开了座相思店。
    闷勾肆儿逐日添,愁行货顿塌在眉尖。
    税钱比茶船上欠,斤两去等秤上掂,吃紧的历册般拘钤。
  • 3
    [唐]
    君为豫章姝,十三才有余。
    翠茁凤生尾,丹叶莲含跗。
    高阁倚天半,章江联碧虚。
    此地试君唱,特使华筵铺。
    主人顾四座,始讶来踟蹰。
    吴娃起引赞,低徊映长裾。
    双鬟可高下,才过青罗襦。
    盼盼乍垂袖,一声雏凤呼。
    繁弦迸关纽,塞管裂圆芦。
    众音不能逐,袅袅穿云衢。
    主人再三叹,谓言天下殊。
    赠之天马锦,副以水犀梳。
    龙沙看秋浪,明月游朱湖。
    自此每相见,三日已为疏。
    玉质随月满,艳态逐春舒。
    绛唇渐轻巧,云步转虚徐。
    旌旆忽东下,笙歌随舳舻。
    霜凋谢楼树,沙暖句溪蒲。
    身外任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