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生何年,人犹记此日。 香火缁俗会,风雨神鬼集。 我来恰秋深,迥迥原野阔。 群山势愈壮,老木气不折。 拄筇踏危磴,小憩马与仆。 屡休才及门,到寺已曛黑。 车从如沸羹,无地可插脚。 阇黎揖客坐,意象颇猝猝。 {拖扌换弓}担得禅房,持钵叩香积。 倒床不复醒,梦与仙梵接。 明朝没阶趋,燎香望玉色。 丐福吾未能,修敬敢不肃。 是身如芭蕉,危脆不坚实。 绿发俄素丝,赭颜倏枯腊。 百年已长久,大抵俱化易。 稽首不动尊,向来何证 |
这首诗描绘了一次师生赴寺庙参拜的过程,以及作者对人生、命运和敬畏之心的感慨。 首句“导师生何年,人犹记此日”引出了这次参拜的背景,虽然时间已经过去很久,但人们仍然记得这个特殊的日子。接下来描述了寺庙里的香火盛况,以及风雨交加的天气,为整首诗烘托出一种庄重、神秘的氛围。 然后,诗人通过自己的视角描绘了秋天的原野,壮丽的群山和坚韧的老木,这些自然景象给人以强大的震撼。在攀登山峰时,诗人拄着拐杖,时而小憩,与马和仆人一同前行。到达寺庙时已经是天黑,车马喧嚣,人声鼎沸。 寺庙里的僧人热情地招待客人,诗人得以在禅房里休息,并品尝斋饭。躺在床上,诗人的梦境与寺庙里的梵音相接,给人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 第二天早上,诗人恭敬地参拜佛像,祈求福祉。诗人感慨自己的身体如同芭蕉一样脆弱,容易衰老,而百年的人生虽然长久,但大体上都是变化无常的。最后,诗人向不动尊佛稽首致敬,表达了对佛法教诲的敬畏之心。 整首诗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象、寺庙生活和人生态度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生命和宇宙的深刻思考。同时,诗歌的韵律和意象也体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