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林公》

支公信高逸,久向山林住。
时将孙许游,岂以形骸遇。
幸辞天子诏,复览名臣疏。
西晋尚虚无,南朝久沦误。
因谈老庄意,乃尽逍遥趣。
谁为竹林贤,风流相比附。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支公高雅飘逸的形象,以及他长期居住在山林之中,与孙许这样的名士交游的场景。诗人表达了对支公摆脱世俗纷扰,专注于心灵追求的赞赏。同时,诗人也通过支公的形象,表达了对老庄哲学思想的崇尚,对逍遥自在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高雅生活的向往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具体来说,诗的开篇“支公信高逸,久向山林住”直接点明了支公的性格特点和他的生活环境。诗人用“信高逸”三个字,形象地描绘出支公高雅、超逸的气质。而“久向山林住”则表现出支公远离尘嚣,心向自然的清幽生活。 在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通过描绘支公与孙许的交游,以及他们不拘形迹的相处方式,进一步展现了支公的高逸性格。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对支公摆脱世俗纷扰,专注于精神追求的赞赏。 然后,诗人通过“幸辞天子诏,复览名臣疏”两句,表现了支公不受世俗名利所动,坚守自我精神的崇高品格。这里的“幸辞”和“复览”两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支公对于世俗名利的淡然态度。 在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通过谈论西晋和南朝的历史,表达了对那个时代虚无和沦误的批判。同时,诗人也通过描绘支公谈论老庄哲学,尽显逍遥趣味的场景,表达了对老庄哲学思想的崇尚,对逍遥自在生活的向往。 最后,诗人用“谁为竹林贤,风流相比附”两句作为结尾,通过对比支公与竹林贤士的风流韵事,进一步突出了支公的高雅形象。这里的“谁为”和“相比附”两个词语,巧妙地将支公与竹林贤士进行了对比,进一步凸显了支公的高逸气质。 整首诗通过对支公形象的描绘和对老庄哲学思想的崇尚,表达了诗人对高雅生活的向往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同时,诗人也通过批判历史虚无和沦误,强调了坚守自我精神的重要性。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具有深刻内涵的优秀诗篇。
创作背景
唐代诗人灵一的《林公》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支遁有关。支遁,字道林,世称林公,是东晋时期的高僧,他精通佛理,又善清谈,与谢安、王羲之等名士交往密切。灵一在诗中表达了对支遁高逸风范的赞美和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世事浮沉、人生无常的感慨。 此外,唐朝时期佛教盛行,许多文人雅士与僧侣交往密切,这也为灵一的创作提供了一定的社会背景。
相关诗词
  • 1
    [唐]
    鸣棹下东阳,回舟入剡乡。
    青山行不尽,绿水去何长。
    地气秋仍湿,江风晚渐凉。
    山梅犹作雨,溪橘未知霜。
    谢客文逾盛,林公未可忘。
    多惭越中好,流恨阅时芳。
  • 2
    [近代]
    匡山富岩壑,松岭有嘉闻。
    森森万木阴,潜虬睡深稳。
    凉风发群簌,万涛振天韵。
    开胸获清赏,浩气如龙奋。
    吐纳流云雾,迅扫出苍润。
    众峰忽 ,挺秀争雄骏。
    相对各欢然,共尽怀中。
  • 3
    [宋]
    余与林公似,生长南山南。
    吾我翁乃翁,宿望俱不风。
    或晚登黄甲,禄不沾斗甔。
    或困顿场屋,补劳仅青衫。
    执手授遗编,尚以迁继谈。
    家法无诌语,妙理静中参。
    丁丑俱一第,苦尽稍回甘。
    蹭蹬二十年,令缠换头衔。
    向来同登者,青云偏腾骖。
    吾辈惯水檗,世好殊酸咸。
    君去宰壮县,栽花兴方酣。
    我乃赋归与。
    悔狂口宜缄。
    棘蝇来营员。
    关虎卧眈眈。
    颓婆从汩没,砥柱高巉岩。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