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和天民寄笔》

眼光如电气如虹,少白词场互长雄。
几度忆君风月社,十年坐我簿书丛。
痴儿了事未易了,老兔中书今不中。
次第买山归隐去,不嫌苦淡幸来同。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情厚谊、才华横溢却又颇具无奈的情感。首联“眼光如电气如虹,少白词场互长雄”描绘了诗人的朋友,眼光独到,才华横溢,他们在词坛上互相激励,共同成长。这一联充满了对友人才华的赞美与敬仰。 颔联“几度忆君风月社,十年坐我簿书丛”诗人回忆起与友人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但现实中却只能坐在繁琐的公务之中。这一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回忆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无奈。 颈联“痴儿了事未易了,老兔中书今不中”中,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世事的痴迷和无法释怀,同时以“老兔中书今不中”形象地描绘了自己年老力衰,不再适合担任要职的境况。 尾联“次第买山归隐去,不嫌苦淡幸来同”表达了诗人的决心,他计划购买山林归隐,而且不嫌生活苦淡,只希望友人能和他一同归隐。这一联展现了诗人对淡然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 整首诗情感真挚,才情横溢,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对生活的无奈和对淡然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中也充满了对过去美好回忆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创作背景
《和天民寄笔》是宋朝诗人陈杰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 人际交往:诗题中的“和”表明这是一首和诗,也就是陈杰对另一位名为天民的诗人寄赠毛笔的回应。因此,人际交往是这首诗产生的直接背景。 2. 文化背景:中国古代文人常常以诗会友,通过诗词交流情感、分享生活,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现象。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的。 3. 社会背景: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的时期,诗词创作极为兴盛。士人之间的诗词唱和,既是社交活动,也是展示才情的方式。 总的来说,《和天民寄笔》的创作背景涉及到人际交往、文化背景和社会背景等多个方面。
上一首
《老梅》
相关诗词
  • 1
    [元]
    迟红酣日照修筠。
    光景一时新。
    万物却游尘。
    看出浴、温泉太真。
    榜上龙虎,班头*鹭,无复困冠巾。
    花亦只天民。
    问身到、黄扉几人。
  • 2
    [元]
    迟红酣日照修筠。
    光景一时新。
    万物却游尘。
    看出浴、温泉太真。
    榜上龙虎,班头*鹭,无复困冠巾。
    花亦只天民。
    问身到、黄扉几人。
  • 3
    [元]
    草径牛羊熟,云林鸟雀驯。
    九峰三可揽,一室四无邻。
    世治方为乐,身安岂厌贫。
    凉风北窗下,未让葛天民。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