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酬贾学录韵并送炭》

何人戴目倚钱神,更问吾徒拂甑尘。
醉缬不供诗客眼,弊裘应广文贫。
坐看十日渑为雨,遥想千家桂作薪。
贷子曲身当得句,地炉分施腊前春。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文人清贫的生活景象,同时也展示了他的豁达与坚韧。首联“何人戴目倚钱神,更问吾徒拂甑尘。”表达了诗人对于金钱的淡然态度,他以拂去甑上的尘土为乐,不显示对贫穷的悲观。颔联“醉缬不供诗客眼,弊裘应广文贫。”进一步描述了诗人的生活状态,虽身着破旧的皮裘,但醉心于诗歌创作,不以物质生活的贫困为意。颈联“坐看十日渑为雨,遥想千家桂作薪。”则用壮丽的自然景象与千家燃桂的生活对比,显示了诗人心境的豁达。尾联“贷子曲身当得句,地炉分施腊前春。”最后一句,展现了诗人在艰苦的环境中,仍然坚持创作,期待着春天的到来,表达了他的乐观和坚韧。 整体而言,这首诗用生动的形象和鲜明的比喻,展示了诗人贫困而不失志,艰难而不失乐观的生活态度,同时也揭示了他对诗歌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创作背景
陈造的《酬贾学录韵并送炭》的创作背景可能与他所处的时代环境、个人经历以及人际关系有关。具体创作背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推测: 1. 时代背景:陈造生活在宋朝,这是一个文化繁荣、诗词盛行的时代。诗人常常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和生活哲理。因此,陈造可能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下,通过诗歌创作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2. 个人经历:陈造可能在生活中遭遇了一些事情,让他对人际关系、生活哲理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些经历可能成为了他创作的灵感来源,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感悟和思考。 3. 人际关系:诗题中提到的“贾学录”可能是陈造的好友或同僚,他们之间可能存在某种情感交流或人际互动。陈造通过送炭这样的行为,表达自己的关怀和友情,同时借助诗歌传达情感。 综上所述,陈造的《酬贾学录韵并送炭》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时代背景、个人经历和人际关系等因素有关。具体创作背景需要结合陈造的生活经历和诗歌内容进行分析。
相关诗词
  • 1
    [明]
    水暖跃春鱼,山晴照客居。
    菰蒲淮水际,松桧汉年余。
    酒熟云安市,田荒邺下渠。
    矫儿胜笔研,涂抹老夫书。
  • 2
    [唐]
    芳朽自为别,无心乃玄功。
    夭夭日放花,荣耀将安穷。
    青松遗涧底,擢莳兹庭中。
    积雪表明秀,寒花助葱茏。
    贞幽夙有慕,持以延清风。
    无能常闭阁,偶以静见名。
    奇姿来远山,忽似人家生。
    劲色不改旧,芳心与谁荣。
    喧卑岂所安,任物非我情。
    清韵动竽瑟,谐此风中声。
  • 3
    [唐]
    往年壮心在,尝欲济时难。
    奉诏举州兵,令得诛暴叛。
    上将屡颠覆,偏师尝救乱。
    未曾弛戈甲,终日领簿案。
    出入四五年,忧劳忘昏旦。
    无谋静凶丑,自觉愚且懦。
    岂欲皂枥中,争食麧与藖。
    去年辞职事,所惧贻忧患。
    天子许安亲,官又得闲散。
    自家樊水上,性情尤荒慢。
    云山与水木,似不憎吾漫。
    以兹忘时世,日益无畏惮。
    漫醉人不嗔,漫眠人不唤。
    漫游无远近,漫乐无早晏。
    漫中漫亦忘,名利谁能算。
    闻君劝我意,为君一长叹。
    人谁年八十,我已过其半。
    家中孤弱子,长子未及冠。
    且为儿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