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拟咏贫士七首》

生不逢尧舜,夜歌齐国门。
短布适至骭,顾此何足言。
得无慕反坫,颇欲致饱温。
区区霸者佐,治躬乏本原。
易地可禹稷,独许陋巷颜。
管卑况彼宁,人品当尔论。
作品赏析
这首诗以诗人的视角,对人生、社会、政治、道德等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和批判。诗中表达了对尧舜时代的向往,对齐国门夜歌的无奈,对物质生活的淡泊,对反坫饱暖的羡慕,对霸者之佐的鄙夷,对禹稷仁政的认同,以及对陋巷颜回品质的赞赏。 首联“生不逢尧舜,夜歌齐国门。”表达了诗人对尧舜时代的高度向往,暗示自己生不逢时,未能生活在那个美好的时代。而“夜歌齐国门”则描绘了齐国夜歌的场景,暗示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 颔联“短布适至骭,顾此何足言。”描绘了诗人对物质生活的淡泊,短布仅到小腿,这样的生活条件不足以谈论。这反映了诗人对物质生活的超脱,更注重精神层面的追求。 颈联“得无慕反坫,颇欲致饱温。”则表达了诗人对反坫饱暖的羡慕,暗示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渴望改变。 尾联“区区霸者佐,治躬乏本原。”诗人对霸者之佐的鄙夷,认为霸者治理国家缺乏根本。这反映了诗人对政治的深刻理解,以及对道德和仁政的追求。 最后两句“易地可禹稷,独许陋巷颜。”诗人认同禹稷的仁政,并特别赞赏陋巷颜回的品质,这体现了诗人对道德和人格的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社会、政治、道德等问题的深入反思和批判,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道德人格的追求。这首诗的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沉,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创作背景
《拟咏贫士七首》是宋代诗人方回创作的一组诗,共有七首。这组诗的创作背景是在宋朝时期,当时社会风气比较注重文人的清高和贫困,因此许多文人都以贫困为荣,并以此为题材创作诗歌。 方回的《拟咏贫士七首》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这组诗通过描写贫士的生活和思想,表达了作者对贫士的敬佩和赞美之情。其中第一首“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描绘了贫士头发已经稀疏到几乎无法再梳理的地步,但他仍然坚持着自己的信仰和追求;第二首“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则表现了贫士为了自己所爱的人而不惜牺牲自己的形象和健康;第三首“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则表现了贫士孤独而自由的精神境界。 总的来说,方回的《拟咏贫士七首》通过对贫士生活和思想的描写,展现了一种崇高的精神风貌和人格魅力,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相关诗词
  • 1
    [南北朝]
    北临玄菟郡。
    南戍朱鸢城。
    共此无期别。
    俱知万里情。
    昔尝游令尹。
    今时事客卿。
    不特贫谢富。
    安知死羡生。
    怀秋独悲此。
    平生何谓平。
  • 2
    [南北朝]
    悲歌度燕水。
    弭节出阳关。
    李陵从此去。
    荆卿不复还。
    故人形影灭。
    音书两俱绝。
    遥看塞北云。
    悬想关山雪。
    游子河梁上。
    应将苏武别。
  • 3
    [南北朝]
    在死犹可忍。
    为辱岂不宽。
    古人持此性。
    遂有不能安。
    其面虽可热。
    其心长自寒。
    匣中取明镜。
    披图自照看。
    幸无侵饿理。
    差有犯兵栏。
    拥节时驱传。
    乘亭不据鞍。
    代郡蓬初转。
    辽阳桑欲干。
    秋云粉絮结。
    白露水银团。
    一思探禹穴。
    无用鏖皋兰。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