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林同年被檄来体访民租寓僧舍有诗因次韵》

我虽不饱尚二簋,人则何辜无一襦。
官侬早下减租笔,天下可肥身宁臞。
作品赏析
这首诗是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首句“我虽不饱尚二簋”,诗人以自我调侃的方式,表达了自己虽然生活并不富裕,但并不追求美食,对盛满食物的碗碟并无太多欲望。这种态度体现了诗人对物质生活的淡泊,也暗示了他更关注精神层面的追求。 “人则何辜无一襦”一句,诗人转向了对社会大众的关注。这句诗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深深忧虑,那些无辜的百姓却连简单的短衣都穿不上,揭示了社会的贫富差距。 “官侬早下减租笔”,诗人呼吁官员们早日下笔,减轻租税,让人民有更多的自由和空间去追求自己的生活。这里的“官侬”并非直接指代具体官员,而是泛指官员群体。 “天下可肥身宁臞”一句,诗人以形象的语言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在诗人看来,如果世界能够像肥肉一样丰满,那么人们就不应再受瘦身的困扰。这里诗人显然是在表达他对一个公平、平等、富裕的社会的美好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诗人的自我生活态度、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以及对理想社会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不屈不挠的追求和对社会公正的期盼。这种精神在任何时代都值得人们敬佩和学习。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洪咨夔所作,题为《林同年被檄来体访民租寓僧舍有诗因次韵》。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据史书记载,洪咨夔是南宋时期的一位文学家和政治家,他曾任宰相、枢密使等职务。而这首诗则是他在担任宰相期间,应皇帝之命前往江南地区巡视时所作。当时,江南地区的百姓生活十分困苦,许多农民因为天灾人祸而失去了家园和生计。为了了解民情,洪咨夔特地走访了一些贫苦人家,并住在了当地的寺庙里。在这段时间里,他写下了这首《林同年被檄来体访民租寓僧舍有诗因次韵》的诗篇。 接下来,我们来赏析一下这首诗的内容。整首诗以“林同年”为题,实际上是借林同年间的经历来表达作者对江南百姓苦难生活的关注和同情之情。诗中描绘了江南地区百姓的生活状况:他们住的房子破败不堪,屋顶漏水;田地荒芜,收成不佳;孩子们饿得面黄肌瘦,妇女们则因为缺乏衣食而不得不卖身。这些描写生动地展现了当时江南百姓的苦难境遇。 然而,诗中也透露出一些积极的信息。比如,诗中提到了一位叫做“李大夫”的人,他不仅慷慨解囊帮助贫困家庭,还亲自到田间地头去帮助农民耕种。此外,诗中还提到了一些其他的善举,如修建桥梁、开凿水渠等。这些行为都体现了当时社会上一些人对于贫困百姓的关注和帮助之心。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江南百姓的苦难生活以及一些善举,表达了作者对于社会不公和人民疾苦的关注和同情之情。同时,诗中也传递出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即通过个人的努力和社会的帮助,可以改善人民的生活状况。
相关诗词
  • 1
    [唐]
    官闲马病客深秋,肯学张衡咏四愁。
    红叶寺多诗景致,白衣人尽酒交游。
    依违讽刺因行得,淡泊供需不在求。
    好与高阳结吟社,况无名迹达珠旒。
  • 2
    [清]
    李渤读书处,乃在栖贤谷。
    何年作招提,来寻惬幽独。
    僧舍如蜂房,高下傅山麓。
    云来汉阳峰,时就檐下宿。
    古寺无所有,修竹间乔木。
    野衲喜客来。
    欣然设茗粥。
    便欲置草堂,岩栖于此卜。
  • 3
    [宋]
    因病不举酒,况当朱明天。
    客至但茗椀,谈诗复谈禅。
    甘寒百尺井,旧日陆子泉。
    安得僧舍雪,霏微湿茶烟。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