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送法荣师归吴兴荣自清江退院而归》

又作三年一梦回,浮云何地是根栽。
身随东土因缘去,袖带西江风月来。
碧眼已传胡相真,白头谁问故人猜。
与君别后同参处,雪里梅花次第开。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丰富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以及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首句“又作三年一梦回,浮云何地是根栽”,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的深深怀念,仿佛三年前的一场梦,如今梦醒,却发现浮云遮住了归乡的路。这里借用了“浮云”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和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 “身随东土因缘去,袖带西江风月来。”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期待和决心。他决定离开家乡,前往未知的地方,带着西江的风月,象征着家乡的美好回忆和未来的希望。 “碧眼已传胡相真,白头谁问故人猜。”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在异乡的成长和变化。他已从年轻时的碧眼少年变成了白发苍苍的老人,而他的经历和智慧也得到了他人的认可。然而,即便他变了,家乡的故人是否还能认出他来呢?这里表达了作者对故人的深深思念和对自身变化的无奈。 最后两句“与君别后同参处,雪里梅花次第开。”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深深思念和期待再次相见的愿望。他与朋友分别后,一直在修行,期待着有一天能够再次相见。而梅花则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新的开始,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希望和期待。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丰富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以及对自身成长的感慨和对朋友的深深思念。这首诗的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值得一读。
创作背景
《送法荣师归吴兴荣自清江退院而归》是宋代诗人王洋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王洋的生平经历密切相关。 王洋(1087-1154),字元渤,号东牟,山东蓬莱人。他是北宋末年和南宋初年的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官至参知政事。他的诗歌作品以豪放、奔放著称,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宋金战争时期。当时,金朝入侵中原,北宋王朝岌岌可危。王洋作为一位忠诚的爱国者,他深感国家的危机,对金朝的侵略行径表示强烈的愤慨。然而,当时的朝廷内部却存在着投降派势力,他们主张向金朝求和,放弃抵抗。这使得王洋感到十分痛心和无奈。 在这种背景下,王洋创作了这首《送法荣师归吴兴荣自清江退院而归》。诗中,王洋以送别法荣师为题,实际上是借送别之名,抒发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投降派的愤慨。诗中写道:“莫笑山僧出世尘,世间万事总如春。”这里的“山僧”指的就是法荣师,他离开寺庙回到世俗之中,意味着他对国家的命运不再袖手旁观,而是选择投身于抗金的事业。而“世间万事总如春”则表达了王洋对国家未来的乐观信念,即使面临困境,也要坚定信心,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 总之,《送法荣师归吴兴荣自清江退院而归》这首诗是王洋在宋金战争时期,面对国家危机和个人无奈时所创作的一首抒发忧国忧民之情的佳作。它既体现了王洋的爱国情怀,也展示了他的诗歌才华。
相关诗词
  • 1
    [唐]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清辉澹水木,演漾在窗户。
    冉冉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
  • 2
    [元]
    林泉隐居谁到此,有客清风至。
    会作山中相,不管人间事。
    争甚么半张名利纸!
  • 3
    [元]
    樵夫觉来山月底,钓叟来寻觅。
    你把柴斧抛,我把鱼船弃。
    寻取个稳便处闲坐地。
    绿蓑衣紫罗袍谁为你,两件儿都无济。
    便作钓鱼人,也在风波里。
    则不如寻个稳便处闲坐地。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