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东山次俞紫微止止堂韵》

佛法元无法,人谋尽过谋。
说空犹是看,领妙更何求。
径滑松杉古,窗虚水石幽。
琤琤鸣铁裹,安处一时休。
作品赏析
这首诗《佛法元无法,人谋尽过谋》以其独特的韵味和深远的哲理吸引着读者。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联“佛法元无法,人谋尽过谋”直接切入主题,表达了作者对佛法的深刻理解。这里的“佛法元无法”并非说佛法没有教义或规则,而是强调佛法并非一种可以简单模仿或追求的方法或技巧,而是一种超越语言和概念,直达内心深处的智慧。而“人谋尽过谋”则表达了人类对于佛法的研究和追求的必要性。这里的“人谋”并非指人为的谋划或策略,而是指人类对于真理的探索和追求。 颔联“说空犹是看,领妙更何求”进一步阐述了佛法的精髓。这里的“说空”并非简单地解释佛法中的空的概念,而是强调对于空的理解和领悟。而“领妙”则是指领悟佛法的深奥之处,即佛法的精髓和智慧。这两句诗表达了对于佛法的研究和追求需要深入内心,超越语言和概念,直达真理。 颈联“径滑松杉古,窗虚水石幽”描绘了诗中主人公所处的环境,即一个充满禅意和幽静的地方。这里的“径滑松杉古”描绘了古松杉古老而优雅的环境,而“窗虚水石幽”则描绘了窗户对着水石的幽静之景。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环境的美景,更表达了主人公内心的平静和安详。 尾联“琤琤鸣铁裹,安处一时休”以动衬静,进一步表达了主人公内心的平静和安详。这里的“琤琤鸣铁裹”是指铁裹发出琤琤之声,这种声音在幽静的环境中显得格外清晰,进一步衬托了环境的静谧。而“安处一时休”则表达了主人公在领悟佛法之后,心灵得到了彻底的放松和休息。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独特的语言和意象,表达了作者对于佛法的深刻理解和追求。它不仅描绘了一个充满禅意和幽静的环境,更通过动与静的对比,表达了主人公内心的平静和安详。这首诗的哲理深刻,语言优美,值得一读。
创作背景
洪咨夔的《东山次俞紫微止止堂韵》的创作背景与诗人的经历和情感有关。洪咨夔是一位宋代诗人,他的诗歌作品往往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个人的思想感情。而这首《东山次俞紫微止止堂韵》则是他在游览东山时,借景抒情,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人生的感慨。 具体来说,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以理解为洪咨夔在东山游览时,被紫微堂的美景所吸引,因此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同时,诗歌中也蕴含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向往自然的情感。 总之,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洪咨夔的个人经历和情感有关,是他对自然美景和人生哲理的一种表达和抒发。
相关诗词
  • 1
    [唐]
    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
    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 2
    [唐]
    捉得金晶固命基,日魂东畔月华西。
    于中炼就长生药,服了还同天地齐。
    莫怪瑶池消息稀,只缘尘事隔天机。
    若人寻得水中火,有一黄童上太微。
    混元海底隐生伦,内有黄童玉帝名。
    白虎神符潜姹女,灵元镇在七元君。
    三亩丹田无种种,种时须藉赤龙耕。
    曾将此种教人种,不解铅池道不生。
    闪灼虎龙神剑飞,好凭身事莫相违。
    传时须在乾坤力,便透三清入紫微。
    不用梯媒向外求,还丹只在体中收。
    莫言大道人难得,自是功夫不到头。
    饮酒须教一百杯,东浮西泛自梯媒
  • 3
    [元]
    金陵王气,绕道人丹室,紫霞红雾。
    一夜神光雷电转,江左云龙飞去。
    翠辇金兴,绮窗朱户,总是神游处。
    至今花草,承恩犹带风雨。
    落魄野服黄冠,榻前赐号,染蔷薇香露。
    归卧蒲龛春睡暖,耳畔犹闻天语。
    万寿无疆,九重闲暇,应忆江东路。
    遥瞻凤阙,寸心江水东注。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