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挽元寂王道士》

盘隐早具眼,栗斋仍点头。
丰碑俱好在,烂醉更何求。
院静桃开落,林深鹤去留。
翛然风露表,无处觅青牛。
作品赏析
这首诗给人一种宁静、超然的感觉,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厚感情。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赏析: 首联“盘隐早具眼,栗斋仍点头”,通过“盘隐”和“栗斋”两个意象,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和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洞察。这种理解似乎源于一种内在的、深邃的智慧,使诗人能够在自然和生活中找到平衡和和谐。 颔联“丰碑俱好在,烂醉更何求”,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的态度。诗人认为,生活中的美好和意义已经存在,无需通过过度的追求或改变来寻找。这种态度体现了诗人的满足感和对生活的热爱。 颈联“院静桃开落,林深鹤去留”,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进一步展示了诗人对于自然和生活的洞察。桃花的开放和落下,鹤的去留,都是自然规律的表现,诗人通过这些景象,表达了对自然规律的理解和接受。 尾联“翛然风露表,无处觅青牛”,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超然态度。“翛然”一词,有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意思,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洒脱和豁达。而“青牛”一词,则可能指代生活中的困扰和烦恼,诗人表示自己已经超越了这些困扰,达到了心境的宁静和超脱。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展示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热爱,表达了诗人的超然态度和豁达心境。
创作背景
《挽元寂王道士》是宋朝诗人洪咨夔创作的一首悼念道士王元寂的诗。作品的创作背景主要有两个方面: 1. 王元寂的逝世:这是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创作背景。洪咨夔与王元寂可能有深厚的友谊,对他的逝世感到悲痛,因此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哀思。 2. 道教文化的影响:宋朝时期,道教在中国有一定的社会影响,许多文人雅士与道士交往密切。洪咨夔本人可能对道教文化有所了解,因此对道士的逝世有更深的感慨。 请注意,以上是根据诗歌标题和作者背景推断的创作背景,具体情况可能需要进一步查阅相关文献。
相关诗词
  • 1
    [唐]
    一片仙云入帝乡,数声秋雁至衡阳。
    借问清都旧花月,岂知迁客泣潇湘。
  • 2
    [唐]
    玉洞秋有花,蓬山夜无鬼。
    岂知浮云世,生死逐流水。
    瑶台歌一曲,曲尽五烟起。
    悠然望虚路,玉京在海里。
    青箓秘不闻,黄鹤去不止。
    愿随执轻策,往结周太子。
  • 3
    [唐]
    日日市朝路,何时无苦辛。
    不随丹灶客,终作白头人。
    浮世度千载,桃源方一春。
    归来华表上,应笑北邙尘。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