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席上和郑顾道烛下海棠》

日长花困眠初熟,故向花前张灯烛。
要教未敢脱罗裳,玉颊长红黛长绿。
生怜杏火发中林,无奈桃腮倚修竹。
争如锦帐照佳人,一笑嫣然春意足。
独疑工部不题诗,端为风流欠芬馥。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充满绮丽色彩和生动情意的诗,展现出诗人对自然和美的热爱。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春日的美景和佳人的风姿。 “日长花困眠初熟,故向花前张灯烛。”这两句诗描绘了春日的悠长,花儿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有些困倦,于是诗人便在花前点燃灯烛,增添了一些诗意和温馨的气氛。 “要教未敢脱罗裳,玉颊长红黛长绿。”这两句诗生动地描绘了佳人的风姿,她娇羞不敢脱下罗裳,玉颊红润,黛眉长绿,显得十分美丽。 “生怜杏火发中林,无奈桃腮倚修竹。”这两句诗以生动的比喻描绘了春天的景象,杏花在林中燃烧,桃花倚靠着修长的竹子,充满了生命力。 “争如锦帐照佳人,一笑嫣然春意足。”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美的追求,佳人在锦帐的映照下更显美丽,她嫣然一笑,春意十足。 “独疑工部不题诗,端为风流欠芬馥。”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工部(可能是指杜甫)不题诗的疑惑,认为他可能是因为缺乏风流的韵味而没有题诗。 整首诗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描绘了春日的美景和佳人的风姿,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美的热爱。同时,诗人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诗歌创作的理解和追求。
创作背景
《席上和郑顾道烛下海棠》是宋朝诗人王洋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主要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 1. 诗人与友人的交谊:这是王洋在一次与友人郑顾道的聚会上,共同欣赏海棠花时所作。他们在烛光下欣赏海棠,对花的美貌和气质赞叹不已,这成为了诗歌创作的主要灵感来源。 2. 诗人对自然的赞美:海棠花美丽而高贵,引发了诗人对自然的崇敬和赞美之情。他通过诗歌来表达对海棠花的热爱,同时也借花喻人,表达出对人性的理解和赞美。 综上所述,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主要体现了诗人与友人的交谊以及对自然的赞美。
相关诗词
  • 1
    [宋]
    东山山下海潮通,一片江流出镜中。
    度岭拾薪歌稚子,和烟牧犊走村翁。
    千年桥锁高人迹,百丈岩垂烈女风。
    此去天台知几许,桃花深处失西东。
  • 2
    [宋]
    穷谷无人作上元,一灯历劫镇长存。
    诸人尽在光明里,看时不见暗昏昏。
    灯笼与露柱相交,佛殿与三门斗额。
    留雪嶂横趍下海,九叠峰{左足右孛}跳上天。
  • 3
    [宋]
    木兰春涨与江能,日日江潮送晓风。
    此水还应接鄞水,为谁流下海门东。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