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礼以发冢,非独王莽然。 手不离珠玉,世岂一桓玄。 昔在鲁闻人,匪值孔圣旃。 焉得两观诛,破彼辨与坚。 子陵湍石上,元亮菊篱边。 夷齐不可跂,赖有此二贤。 |
这首诗表达了对历史上一些贪婪、不义之人的批判,以及对一些高洁志士的赞美。通过鲜明的对比,诗人展现了自己对正义和道德的追求。 首句“诗礼以发冢,非独王莽然”引用了历史事件,指出王莽虽然以诗书礼义之名发掘坟墓,但这样的行为并非独他所为。这里诗人借古讽今,暗示当时社会也有类似的不道德行为。 接着,“手不离珠玉,世岂一桓玄”一句,进一步批判了那些贪婪之人,以桓玄为例,暗示社会上贪婪之徒并非桓玄一人。 然后诗人通过“昔在鲁闻人,匪值孔圣旃”表达了对孔子的敬仰,同时也暗示了当时社会缺乏圣人般的道德楷模。 “焉得两观诛,破彼辨与坚”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不义之徒的愤慨,希望能有力量惩治这些人。 接着,“子陵湍石上,元亮菊篱边”两句,诗人借用了历史高士的形象,表达了对于高尚气节的向往和赞美。 最后,“夷齐不可跂,赖有此二贤”一句,诗人再次表达了对历史上高尚人物的敬仰,同时也暗示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借用历史典故,批判了贪婪不义的行为,赞美了高尚的气节,展现了诗人对道德正义的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