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亭厌波面,屹若抃灵鳌。 浮蚁酡颜数,飞鸿送目劳。 更围披簿领,僧伴话风骚。 何日登悬榻,州民刺有毛。 |
这首诗的题目是《危亭厌波面,屹若抃灵鳌。浮蚁酡颜数,飞鸿送目劳。更围披簿领,僧伴话风骚。何日登悬榻,州民刺有毛。》,作者不详,可能是古代的一位官员或者文人。这首诗描绘了亭子立于水面之上,像灵鳌一样,俯视着飞鸿,周围的人们围在一起谈论风骚,而僧人相伴,谈论着风骚。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亭子的喜爱和对生活的感慨。 首联“危亭厌波面,屹若抃灵鳌。”描绘了亭子立于水面之上,像灵鳌一样,俯视着波涛汹涌的江面。这一句通过比喻和拟人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亭子的形象和位置,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亭子的喜爱之情。 颔联“浮蚁酡颜数,飞鸿送目劳。”进一步描绘了亭子的景色和周围的氛围。浮蚁指的是水中的小动物,它们红红的,像喝醉了酒一样。飞鸿则是指天空中的大雁,它们在天空中飞翔,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遐想和感慨。这一联通过描绘小动物和飞鸿的形态和动作,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感慨。 颈联“更围披簿领,僧伴话风骚。”描绘了作者和朋友们围着亭子聊天、谈心的场景。这一联通过描绘人们围在一起谈论风骚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僧人相伴的描述也暗示了作者对佛教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尾联“何日登悬榻,州民刺有毛。”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期待和对生活的向往。悬榻在这里指的是可以让人休息的地方,作者期待有一天能够登上这个地方,为当地的百姓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困难。这一句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的关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亭子的形象和位置、周围的景色和氛围、人们的活动和作者的期待,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憧憬。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诗意和哲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