嗟我椎钝姿,处世百不便。 性独爱山水,固非嗜好偏。 本来山中人,家与青山连。 仕宦三十载,尘事虽满前。 登临兴不减,佳处辄盘旋。 搜奇更深胜,往往穷游观。 所恨坐艰窘,苦乏买山钱。 年来足忧患,杜门绝世缘。 百念俱不起,此心已休焉。 尚欲对山水,茅茨架短椽。 非为求安计,盖守知足言。 如我百无似,自视仍阙然。 余生亦何幸,获睹中兴年。 贤能随任使,熙运逢周宣。 退量驽钝姿,老去难加鞭。 有如不才木,偶未沟中捐。 |
这首诗是作者对生活的自述,表达了他对山水之美的热爱,对仕途的厌倦,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首段作者自述自己资质愚钝,处世多有不便。然而,他特别喜欢山水,这并非出于个人的嗜好,而是出于内心的热爱。他觉得自己本应过一种山中生活,与青山为邻。然而,他在官场中沉浮了三十年,虽然尘事满身,但每次登临山水时,他的兴致仍然不减。他对山水的探索深入而广泛,常常穷尽游观之胜。 然而,作者遗憾的是,由于生活的困窘,他苦于缺乏购买山林的权利。近年来,他经历了太多的忧患,闭门谢绝了世事。所有的念头都已消亡,他的心也已休息。他还想对着山水,建造一个茅屋,过一种隐居的生活。他并不是为了寻求安定的生活,而是坚守知足的言论。 最后,作者自比于一棵无用之木,虽然未能被抛弃,但已经习惯了不起眼的生活。对于作者来说,这是一种无奈的自嘲,也是一种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山水之美的热爱,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它展示了作者在面对生活困境时的坚韧和乐观,以及对知足常乐的坚守。这是一首充满生活哲理的诗,值得一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