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融智门,至善在所止。 明德与新民,贯通无异理。 万折水必东,千古吾晦翁。 考亭追杏坛,犹存舞雩风。 昔者学易堂,粤山宽閒野。 此道闻而知,笃信无虚假。 尚有刘静春,至理共乐循。 我登二老门,天方寿斯文。 服膺善恐失,适正杜邪曲。 当时片言下,问道不隔宿。 学易堂已空,谁与鞭凡庸。 静春正耆庞,抠衣尽从容。 襟谊子崇笃,远来顾茕独。 作诗念清新,愧我言腐熟。 四海皆弟兄,尚友惟辅仁。 春草正碧色,话别同敷陈。 |
这首诗是作者对大学融智门的赞美,表达了他对至善的追求,以及对明德新民、贯通真理的信仰。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语言,如“万折水必东,千古吾晦翁”、“此道闻而知,笃信无虚假”等,使得诗歌充满了诗意和哲理。 此外,诗中还表达了作者对朱熹和陆九渊等先贤的敬仰之情,以及对易学堂和刘静春等学术机构的怀念之情。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是一首值得品读的佳作。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真理的追求和对道德的信仰,同时也表达了对先贤的敬仰和对学术机构的怀念之情。这些情感和信仰贯穿了整首诗,使得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