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去有余业,读书空作劳。 时闻夜虫响,每伴午鸡号。 久静能忘病,因行当出遨。 胡为良自苦,膏火自煎熬。 |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作品,是一首表达诗人读书生活和心态的诗。 首联“老去有余业,读书空作劳。”,诗人以自己的年纪和读书生活开篇,表达了年老读书的余裕和读书过程中的劳作。这里用“空作劳”来形容读书,暗示了虽然读书是必要的,但过程可能有些辛苦,需要不断地思考和理解。 颔联“时闻夜虫响,每伴午鸡号。”,诗人描绘了读书环境中的声音,夜虫的鸣叫和午鸡的啼叫。这里用午鸡的啼叫来衬托夜虫的鸣叫,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平和的氛围。同时,午鸡的啼叫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提醒诗人要珍惜时间。 颈联“久静能忘病,因行当出遨。”,诗人表达了自己在安静的环境中能够忘记病痛,同时也因为行动而开始外出游玩。这里用“久静”来形容诗人的生活状态,暗示了诗人对安静环境的适应和习惯。同时,“出遨”也表达了诗人的生活情趣,体现了他的乐观和豁达。 尾联“胡为良自苦,膏火自煎熬。”,诗人对自己为何要过这样的生活提出了疑问,并指出这是由于自己内心的煎熬和苦闷。这里用“膏火”来比喻读书的艰辛和困难,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我认知的反思和困惑。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读书生活的态度和理解,既有对生活的乐观和豁达,也有对自我认知的反思和困惑。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年老但仍热爱读书、热爱生活的诗人的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