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公行居广居,敢将仁义作蘧庐。 直须至理超然会,不在陈编细字书。 |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崇尚大道公行、仁义为心的理念,同时强调真正的理解超越于书本知识,而存在于对世界的深入洞察和体悟中。 首句“大道公行居广居”展示了诗人崇尚公德、公正的态度,以及对广阔天地、大公无私的向往。在这里,“大道”指的是天地间的至理,是世界的准则,而“公行”则体现了无私、公正的行为方式。 次句“敢将仁义作蘧庐”中,诗人以“敢将”表现了勇于行动、不畏艰难的精神,而“仁义”则是他的行动准则。“蘧庐”在古代指的是旅途中暂时休息的地方,这里寓意人生短暂,而仁义则是我们在这个旅途中应该秉持的态度。 末两句“直须至理超然会,不在陈编细字书”则强调了真正的理解并非来自死读书本,而是需要对至理有超然的领悟。“直须”表达了直接的、无需绕弯的理解方式,“至理”则指最深刻的道理,“超然会”则表示超越文字的领悟。 整体来看,这首诗展示了诗人对公、仁、义的坚守,以及对真理的深入理解,同时也表现了他对书本知识的独立思考,体现了其独特的人文精神。 |